(上接第1版)借助这一政策红利,64岁的倪志明将雄鹅山庄和三分之二的茶园成功出租给该项目,开启了退休生活。
经过改造,雄鹅山庄“脱胎换骨”,成了“山与自然空间M SPACE”,里面不仅有科学艺术展厅、自然教室,还有咖啡馆、文创商店等。同时,茶园里也来了一群年轻人……
倪志明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对这个听上去有些“高大上”的项目,一开始,他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然而渐渐地,他发现,寺坞岭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已经开始颠覆他的想象。
拿茶园举例,倪志明有着40年种茶经验,算是资深茶农了。然而,自从那群年轻人来了后,对茶园的管理模式,让他大开眼界。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怎么能种出真正的生态好茶?他们居然真的做到了!”倪志明不敢相信,他们用发酵的羊粪做饲料,利用种“草”提升土壤肥力……在茶园建起了一套绿色生态系统,开展生态茶品研发。
在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下,寺坞岭的生态保护大步向前。
更让倪志明惊喜的是,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孩子们源源不断地向寺坞岭涌来,他们在博物馆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在生态茶园观察茶叶的生长,体验茶叶采摘;在咖啡馆发呆聊天;在苍翠的竹林中探索自然的奥秘……
“城市里塞车是正常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们这个深山老林里,塞车也成了日常!”倪志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满是欣慰,“寺坞岭真正成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这是我想看到的寺坞岭。”
以“山与自然空间 M SPACE”为原点,这场“生态行动”还在不断扩面,由此带来的红利也在持续释放。不久之前,寺坞岭还入选杭州“茶都十景”,得名“寺岭揽境”。
只要有空,倪志明每天都会到寺坞岭上转一转,看看“家”的风景,看看来来往往的“客”,看看年轻人们又在创造着什么“新奇特”。日子每天都很充实。“从前在山上是为了生计,现在在山上是真正享受生活了!回来真好。”倪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