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节的变与不变

  ■记者 王美琳 朱林飞 何可人

  贾平凹在《月迹》里这么写道:“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中秋,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漫与诗意。当树叶泛黄,风儿转凉,果实熟透,我们需要一个中秋节,吃一顿团圆饭,和月亮说一会儿话。

  古往今来,从北宋正式定下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南宋的拜月习俗;从诗词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哲思,到琶音筝曲里的《平湖秋月》;从年年必吃的团圆饭,到如今新奇国潮风元素融入中秋活动,老底子月饼翻出新花样……不难发现,变的是一代代的习俗,不变的,是诸人清宵望月时,沉在心底的思念。

  不变

  刻在骨子里的传统习俗

  最惦记的还是那口团圆饭

  虽说时代在变,但有些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习俗却没有变,如中秋节吃团圆饭,饭后一家人坐在一块儿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

  对于家住新塘街道的叶红来说,小时候的中秋节是缺少仪式的。30多年前的农村,大多数家庭虽说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水果、月饼等还是稀罕物。在叶红的记忆中,每年的中秋节,爸妈都不在身边,他们忙着在外地做小生意,而一到节假日,生意总会好一些。

  到了2000年,叶红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家里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爸妈也不再经常跑外地。这一年的中秋节,妈妈特意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吃饭时鸡鸭鱼肉摆了满满一桌。“孩子们大了,会帮衬家里了,以后这日子啊,会越来越好。”妈妈一口喝完了杯中的酒,喜气洋洋地说。

  吃完饭,妈妈吩咐叶红把小桌子搬到院子里,然后拿来了一盘月饼,一盘水果,招呼大家坐下来一起赏月。叶红还记得,当时妈妈买的是筒装月饼,选了莲蓉和百果两种口味,水果也只有苹果和石榴,但一家人边吃边聊,第一次有了过中秋节的氛围,当时奶奶还健在,一家五口人围坐成一圈,别提多开心了。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每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叶红记得,从2008年起,国家将中秋节列为法定节日,设了三天的小长假,让更多人有条件可以回家团圆。

  如今,爸妈70多岁了,操办中秋团圆饭的接力棒早已交到了叶红姐弟俩手里。这两天,叶红和弟弟在微信里讨论过中秋的事,两人还进行了简单分工。“中秋晚上的菜我来准备。现在正是吃蟹的时节,我打算买10只大闸蟹、一只本鸡、一条鳜鱼,再买一只老爸爱吃的蹄髈,再买点虾和蔬菜,你觉得怎么样?”叶红开出菜单。“行,那我来掌勺,月饼和水果我买好带过去。”弟弟应道。

  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叶红也不是每周都有时间去看望爸妈。她住在城西,弟弟住在城南,爸妈则住在城东,平日里,除了每天电话问候爸妈,她和弟弟忙于围着各自的小日子打转。这一次,她和弟弟约好,中秋节那天早点回家陪爸妈,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聊天、吃饭、赏月,过一个温馨有爱的团圆节。

  不变

  铁打的C位

  月饼依旧是中秋节“主角”

  临近中秋节,对于嘴上说着“月饼已经吃腻了”的人们来说,中秋食品是否会换换花样呢?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如今人们的中秋餐桌越来越丰富,但在不少萧山人眼中,月饼依旧是不可或缺的节日“主角”,个性化的礼盒月饼和“现烤现卖”的传统月饼都依旧受欢迎。

  9月9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我区各大超市的促销“C位”已被各类月饼礼盒占据。为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月饼品种更是推陈出新。

  “现在月饼花样翻新快,口味选择也多,我这次打算尝试一下蔓越莓味的。”在世纪联华(萧山南秀路店),正在选购月饼的市民陈小姐说。

  记者注意到,在超市的月饼专区,礼盒月饼种类丰富,口味多样,根据品牌、包装、净含量等的不同,价格低则三四十元,高则三四百元的都有。陈小姐告诉记者,中秋假期不准备回老家,到时候计划约上小姐妹到家里聚餐,吃月饼这样的仪式感自然不能少。另外,她还准备买个礼盒装的寄回老家给父母,“在超市的抖音直播间看到有款‘花好月圆’的月饼礼盒,原价239元,直播间下单优惠价只要139元,特意来看看实物如何。”

  在山姆会员店(萧山店)App的月饼热度排行榜上,排在前三位的也都是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售价有198元、238元两种档次,月销量均在1万件以上。其中,排名第二的一款月饼礼盒,是漫画角色史努比的IP联名款,露营灯的设计,不仅个性十足,且美观实用,难怪让不少消费者为之埋单。

  与超市的“精致路线”相比,在街头的炒货店,老式传统月饼更多地成为“主流”。在位于东门农贸市场附近的一家炒货店里,记者看到,各种“现烤现卖”的月饼摆满货架,苏式月饼等传统的筒装月饼,总是能勾起人们老底子的回忆。

  老板娘介绍,店里一个月前就开始卖月饼了,总共有十二三个品种,有些年长的顾客早早就来选购了,还有工厂老板来买传统月饼作为员工福利。目前卖得最火的是15元两筒的椒盐百果月饼。“总的来说,目前的销售情况和往年差不多,多的时候光筒装月饼一天能卖掉五六十筒。”

  变

  短途游、国潮活动大碰撞

  “Z世代”过中秋有趣又有料

  团圆,是中秋节不变的话题,但比起老一辈吃团圆饭、赏月、逛灯会,Z世代(1995—200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过中秋有自己的“玩法”。

  今年中秋节小长假,沈杰和妻子打算“轻旅行”,自驾到浙江台州温岭逛逛玩玩。“结婚两年多了,不是她加班就是我出差,都没怎么玩过。今年我们打算去掉‘班味’,一起享受一个美好的假期。”

  大概两周前,他们就开始计划旅游路线、订海景民宿、定餐厅,妻子兴冲冲地买了碎花裙、拍照道具,沈杰则是拾起了快要积灰的单反相机,“我承诺了我老婆,要苦练摄影技术,一定给她拍出年度照片!”他笑道。

  像沈杰夫妇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马蜂窝大数据显示,“中秋去哪”近一周热度环比上涨110%,“中秋三日游”的热度更是大涨175%。年轻人成为中秋出游的主力,90后、00后在目前中秋订单中占比接近40%。

  从价格上看,夹在暑期和国庆中间的三天短假期,机票、酒店价格回落至淡季水平。携程数据平台显示,中秋假期境内机票单程含税均价约为770元,相比去年中秋,价格下降了约25%。去哪儿数据也显示,中秋假期期间的机票、酒店价格回落至淡季水平,热门目的地较十一低四成左右,与6月持平。

  在高性价比的驱动下,年轻人出游热情愈发高涨。途牛数据显示,近40%的用户选择在当地、远郊地区或周边城市进行短途旅行。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江浙沪2小时高铁圈、广深2小时高铁圈、成渝2小时高铁圈、武汉—长沙2小时高铁圈旅客流动频繁,成都—黄龙九寨、北京—太原、北京—武汉等成为热门高铁线路,部分车次一早售罄。

  除了短途游,在国潮风崛起的当下,“中式夜游”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

  “最期待的就是过中秋游园会啦!我已经准备好中秋的汉服了。”浙江大学的小圆是个汉服爱好者,对她来说,把中秋“穿”在身上就是最好的过节方式。“最近《黑神话·悟空》很火,又赶上中秋,所以我特地准备了一套‘玉兔仙子’的汉服,衣袖上绣有兔子、桂枝等纹样,到时候我们就打算穿着汉服,去西湖旁边感受一下宋风夜游。”

  小圆说的夜游活动,就在杭州的西湖边。一弯“月亮船”,缓缓驶入千年的水乡梦境。湖光山色间,有越剧、古风舞蹈、阮箫合奏、拜月表演等经典节目,亦有通宵达旦的夜市,挑着丹桂香囊、玉兔灯、莲花灯的商贩走过,国潮月饼甜进心里……热热闹闹的国风活动,将过中秋的趣味性和仪式感拉满,古与今、传统与新潮,就在此刻完成了对话。

  变

  低糖低油、跨界联名、手作DIY……

  月饼卷出新高度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中秋节的月饼五花八门,在月饼江湖里,不同制作手法形成的广式、苏式等九大流派中,广式月饼企业数量最多、消费群体最大。蛋黄、莲蓉、豆沙等经典口味,曾是广式月饼引以为傲的卖点,但在健康消费观崛起的今天,却一度成为年轻消费者拒绝月饼的槽点。

  “传统月饼太甜了,吃两块得被我健身教练数落半天。”健身狂人肖悦表示,今年选购月饼更倾向于选购减糖、减热量的月饼,她已经提前购买了一家轻食店的月饼礼盒。“月饼是南瓜芋泥麻薯咸蛋黄馅的,热量相对较低,南瓜形状的也很可爱,我还送了一盒给我的健身搭子,她也特别喜欢!”

  为了出圈,各品牌的月饼也玩起了新零售的流行招数——跨界联名。比如最近,稻香村携手《黑神话:悟空》推出跨界联名中秋限定礼盒“齐天揽月”。礼盒内配 6 味月饼,分别做成天命人、黄眉、波里个浪、虎先锋、黑熊精、公司的猫等6种造型,据稻香村官方旗舰店数据,8月29日成交量已经3000+,各地店铺正在补货。

  除此外,还有不少年轻人选择自己DIY月饼。在网友晒出的月饼图里,传统口味的蛋黄莲蓉月饼、冰皮月饼都只能算小儿科,玩出花样的月饼才能“称王称霸”。有玉兔提灯、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的新中式选手,有麻将月饼、发财月饼等搞怪版选手,甚至还有花椒卤肉馅、巧克力香辣牛肉馅等剑走偏锋型,主打一个大开脑洞、玩出花样。

  而对于澳洲留学生沈森来说,亲手做月饼,算是对童年中秋记忆的一种“反刍”。“家里会多出很多爸妈单位发的月饼。中秋当晚,全家都要坐在院子里的桂树下,我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外婆端上螃蟹,把月饼从油纸里拿出来。”

  年幼的他不晓得月亮是什么,是一颗卫星,一颗行星,还是一个神,一所宫殿,一个梦?但是他晓得哪个月饼最好吃,“青红丝的老式五仁香喷喷,豆沙枣泥的软糯,现烤的老底子榨菜鲜肉月饼最鲜美了,咬一口,皮簌簌往下掉,汁水丰富还冒着热气,那味道,至今难忘。”

  如今他在澳洲读大学,也许月亮盈缺唤起了他的“情感潮汐”,再加上买不到儿时的月饼,今年他开始动手DIY月饼,一共做了36个。买馅料、称重、擀、包、醒、再擀、再包,任是再快的现代家电组合,都要让步给繁琐的传统步骤,三个小时就在烤箱的指针摆动中悄悄溜走,直到一锅烤得金黄、香气扑鼻的月饼出炉,大功告成。

  他给在萧山的爸妈也贴心买好了礼物。“老妈喜欢吃六月黄,我提前买好了蟹卡,顺便再买几盒月饼送到家里,到时候和她视频通个电话,隔着大洋,一起‘千里共婵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中秋节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