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底子

城山寺上无名冢

  ■来永祥

  时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萧山吴越文书博物馆约请我写一篇文章,以示纪念。早就听长辈说过,明清时期,由于当时建筑技术低下,建筑材料匮乏,西江塘和北海塘每年潮汛时期都会冲塌,灾难时有发生,运河沿岸,浮尸遍野,惨不忍睹。为了收殓这些浮尸,来氏先祖捐出了长河傅家峙的一块山地,专门用来收殓这些无主尸骨。但这只是口口相传的故事,一时也找不到翔实的史料予以佐证。

  这件事纠结在心里,弄得茶不思饭不想的,遂试着在朋友圈发出求援信息。忽一日,萧山园林管理处退休干部孙亦德先生联系了我,说他前几年发现一块碑是记载这件事的。

  这块碑原先镶嵌在城山寺墙上的,因城山寺塌圮,被当地村民拿来做洗衣板用。城山广场修建时,他偶然发现,就用一块上好的水磨石板与村民置换,并差人将这块碑抬到城山巅上放置。听到这一消息,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遂与其约定择日前往,一探究竟。

  拾级踏上650级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在越王城山山巅的城山祠旁,我们如愿见到了这块约二尺多长,一尺多宽的《城山寺无名氏冢记》碑,碑虽已断裂,但太湖石上隽秀的字体清晰可辨。碑文是由清代大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撰写,碑文详细地记录了当时来氏族人捐傅家峙山建义冢的过程。

  其实,这块碑的碑文在周易藻(1864~1936)编纂的《萧山湘湖志》中,也是有记载的。《萧山湘湖志》卷五《城山寺无名氏冢记》还记载:乾隆四十一年岁,在丙申夏四月,梅雨延绵,江水暴涨。分作两处洪水冲毁西江塘,使湘湖一带成了泽国。

  从绍兴旅居钱塘的袁昌绪,途经萧山,见江河堵塞,到处尸骨累累,大动恻隐之心,遂报告布政司徐恕,徐恕当即捐出自己的俸银,并联合当地民众收敛尸骨。收集起来的尸骨堆积如山,无处安葬,袁昌绪就找长河乡绅来启浩商量办法。来启浩(1757~1828),萧山县监生,时为此次收无名尸骨义举的发起人。为了安葬这些无名残尸,他捐出了自己傅家峙“暑”字号山三十亩的私产,作为义冢,后尚不够用,又捐买了“暑”字号山地二十余亩。

  这个绍兴人袁昌绪,想必当时也非一介布衣,否则,他怎么可能让布政司捐出俸银,又能叫得动大书法家梁同书撰写碑文呢?

  至于为什么义冢建在傅家峙山,而《城山寺无名氏家记》碑却镶嵌城山巅的寺庙之中呢?据传当时城山寺香火很旺,很可能是城山寺为这些无主亡灵做超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老底子~~~
凡人脸~~~
职场事~~~
五味子~~~
尖尖角~~~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深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公益
城山寺上无名冢
老婆的变脸术
李总监何止一个
点茶里的文化味
盘古开天辟地
螺山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