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区提升改造8个老年食堂(助餐点) 提前完成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本报讯(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陈梦迪 姚嘉雯)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是真正将养老服务落到实处,增加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举措。提升改造8个老年食堂(助餐点)被列入今年我区杭州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我区完成率达到100%,任务已提前完成。

  今年的8个提升改造项目点位有城厢街道俊良社区老年食堂、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老年食堂、闻堰街道湘湖南苑老年食堂、进化镇华锋村老年食堂、进化镇吉山村老年食堂、河上镇大桥村老年食堂、河上镇紫霞村老年食堂、浦阳镇灵山村老年食堂。

  其中,城厢街道俊良社区老年食堂作为我区第一家成立的老年食堂,此次提升改造聚焦硬件升级与服务优化双轨并行,运营效果提升显著,就餐人数持续攀升,服务群体由老年人拓展至全年龄段,成为社区“暖心厨房”。

  昨日中午10点半,俊良社区老年食堂准时开饭了。60来岁的陈阿姨陪着老爸走进来,她点了白切鸡、炒毛毛菜、茭白里脊、榨菜豆腐,优惠后只要16.8元。当天有免费的豆芽菜汤,她打了一碗放到老爸面前。“老味道了,夏师傅,你的菜我吃了好几年,习惯了。”陈阿姨的老爸对打菜的厨师夏志根说。“现在高温天,厨房里呆不牢,老爸说不要烧饭了,还是来老年食堂吃。”陈阿姨补充道。父女俩边吃边聊,有时还会停下来跟前来就餐的邻居打招呼。

  不一会儿,8张餐桌上都坐了人。有老人自带小酒,点了菜饭,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还有人拿了餐盒,准备打回家与老伴一起吃。另外,还有上暑托班的小朋友,由志愿者打好包将饭菜送过去。“我每天上午在旁边的活动室下象棋,中午就在食堂吃饭,我点一荤一素一汤,基本只要10元,味道也好。”居民方大伯对社区里的老年食堂赞不绝口。

  说起来,俊良社区老年食堂已开了15年,是我区最早的一家老年食堂,一直由社区自营。目前有厨师和帮工两人,以前专为年纪大的老人提供就餐,目前向全龄段的人员开放。

  此次提升改造后,老年食堂的用餐环境焕然一新,用餐体验更加舒适。食堂换上了新大门,后厨硬件更是大大改善,新增了开水器、冷藏柜、消毒柜等核心设备,清洗池一分为三,分别用来洗蔬菜、肉禽、水产品,构建起从存储、加工到消毒的全流程食物安全保障。

  另外,食堂还增添了微波炉、电饭煲、电热蒸煮桶等厨电,使烹饪方式更加多元化。每日的菜品种类由原先的6样增加到9样,营养搭配更加均衡,可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周边儿童、上班族等群体的加入,来俊良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的人数明显增加。如今,食堂不仅成为社区亲子营养膳食课堂、老年传统节日的活动场所,也成为增进邻里交流、一老一小服务融合的“银铃客厅” 。

  近年来,我区积极构建以老年食堂为主体,其他助餐模式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截至目前 ,我区建有助餐服务机构230家,其中老年食堂137家,助餐点68家,老年餐桌25家。

  随着服务网络、供给模式的不断优化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健全,我区发布了“萧膳养”品牌,绘制了《萧山区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分布图》,发布了《“萧膳养”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指引(试行)》,创新打造了自主供给、集中配送、餐饮门店嵌入、养老服务机构辐射、单位食堂搭伙五大服务模式。2024年度,老年人助餐服务达520万人次,日均服务老人达1.5万人次,有效破解了老年人“舌尖上的难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芯模社区:打造闭环生态 激活创新因子
三园齐进 临空生物医药将再添新地标
萧山区传化科技城综合能源项目 上榜“2025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杭州机场公安政务服务站进驻交通中心 55项业务航站楼内即可办
我区提升改造8个老年食堂(助餐点) 提前完成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战时萧山文书史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