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50个车位解民忧

人大监督让闻堰老街告别“停车难”

  本报讯(首席记者 黄婷 通讯员 许桢艺)“以前客人来吃饭,在老街转几圈都找不到车位,现在停车场扩建了,客流量也多起来了。”看着国庆中秋假期也停车有序的街道,闻堰老街商户们笑得合不拢嘴。近日,由闻堰街道人大工委全程跟踪监督的“闻堰老街新建停车场工程”正式投用,新增的50个停车位,不仅让困扰居民和商户的“停车心病”得到根治,更让这条承载着本地记忆的老街,重新焕发出烟火气与活力。

  提及曾经的“停车难”,老街居民和商户有着说不完的烦恼。作为当地标志性的烟火地标,近年来闻堰老街人气愈发旺盛,可停车位的“缺口”却越来越大——公共停车位不足百个,节假日车位需求更是翻了三倍。“车位一位难求,回家都要‘抢’”“道路两边停两排,天天堵车,消防通道都被占了”……这些来自居民、商户的抱怨,被闻堰街道人大工委和辖区人大代表们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中。

  群众的烦恼,就是人大监督的“发力点”。街道人大工委当即把“闻堰老街停车难问题”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一场“线上+线下”的调研随即开展。代表们化身“民情调研员”,一方面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居民、商户的意见,另一方面带着《民情日记》走进老街——在万达北路记录节假日的拥堵高峰,在闻兴路统计违停车辆,还专门与交警部门沟通数据,最终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老街公共停车位不足百个,节假日缺口高达200%以上。”这份带着“民生温度”的数据报告,为将“新建停车场”列为民生微实事重点项目,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项目启动后,街道人大工委的“监督护航”从未缺位。从规划阶段开始,就指定专人全程对接,督促街道办事处加快审批流程,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期间,代表们更是成了停车场的“常客”。“施工会不会产生噪音影响居民休息?”“扬尘会不会让商户生意受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代表们多次组织施工方、街道部门召开协调会,确保项目在“最小干扰”下顺利推进。

  到了项目验收和试运行的关键节点,街道人大党工委全程参与竣工验收会,盯着每一个环节是否规范,确保工程质量“不打折扣”;随后又对项目造价结算进行审核,严格把关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考虑到民生项目的公益性,街道人大工委还依据“民生微实事”财政补助政策,积极为项目申请补助资金,真正做到“民有所需、财有所助”。

  从倾听民声、收集问题,到跟踪监督、护航建设,再到审核把关、申请资金,闻堰街道人大工委通过“收集—监督—问效”三步工作法,画出了履职闭环,有力推动了民生微实事从“纸面”落到“地面”,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如今,闻堰老街新建的停车场已开始服务八方来客,拥堵的街道变得通畅。这50个车位,停放的不仅是车辆,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基层人大履职为民的初心与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周刊
人大监督让闻堰老街告别“停车难”
民革区基层委开展 银发经济、养老服务领域专题调研
注入人文温度 萧山16个小区举办“邻里节”
世纪城CBD核心的H07公园焕新亮相
花卉培育
戴村村未来乡村通过区级验收
区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照护服务“随人走” 长护险破解失能老人异地照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