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坐烹茗

“拐弯抹角”的谦让

  ■长风

  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青苔悄然爬上墙角的砖块,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古意。高高昂起的马头墙、被岁月磨蚀得光滑温润的石板路,无一不是徽派建筑文化的鲜活注脚。

  呈坎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其名“呈坎”,“呈”为向上之意,“坎”则指地面上的低洼之处,二者结合,仿佛已暗示了它与天地自然的某种神秘联系。果不其然,呈坎古镇的整体布局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严格遵循《易经》中的八卦方位理论精心规划。整个村落宛如一座巨大的立体迷宫,三街九十九巷纵横交错,曲折蜿蜒,初入其中者,往往会迷失方向,却更添探索的乐趣与寻幽的雅兴。

  时已深秋。古镇外围,群山环抱,八座郁郁葱葱的山峦如同天然的屏障,构成了“外八卦”的格局,与村落内部的“内八卦”相互呼应,而永兴湖,则是古镇的灵魂所在。湖水清澈见底,湖岸曲折有致,几座小巧玲珑的石桥静卧波上,将湖光山色巧妙地串联起来。岸边,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远处黛色的青山倒映湖中,虚实相生,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山水画。无论是残荷满池的萧瑟,还是游人如织的热闹,抑或灯笼高挂的喜庆与老树婆娑的沧桑,都勾勒出呈坎古镇独有的诗意图景。

  在呈坎古镇的诸多历史遗存中,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的罗家祠堂——罗东舒祠,最为耀眼。这座宏伟的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完工于万历年间,是罗氏子孙为祭祀宋末元初的著名隐士罗东舒而兴建的家庙。祠堂占地广阔,达3300平方米,采用四进四院的格局,整体建筑沿中轴线层层升高,气势恢宏,威严壮观,充分彰显了徽州宗法制度下祠堂的神圣地位。步入祠内,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诸多匾额、碑文点缀其间,或记载先祖功绩,或彰显家族荣耀,或传递治家理念。导游口中津津乐道的,不仅有祠内价值不菲的金丝楠木构件,更有那独具匠心的“胖梁瘦柱”(即“冬瓜横梁丝瓜柱”)的建筑典故,这些细节无不令人啧啧称奇,增长了见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罗氏宗祠有许多族规。“二荤六素”指的是罗姓子孙举办婚丧嫁娶等大事,不论家境贫富,酒宴一律禁止奢华浪费,须以恭俭之道相迎。这种立书相守、礼敬如宾的传统,体现了徽州人崇尚节俭、注重教化的家风。还有,在嫁娶之日的当晚,新娘的姓名会被郑重地录入族谱,标志着“两姓之好”的正式缔结,确认其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这份录入族谱的仪式,见证了两个陌生个体从相遇、相知到相守一生的庄严约定,是徽州传统婚姻文化与家族观念的生动体现。

  漫步呈坎古镇的街巷,一股原始而淳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民居前的小溪清澈见底,如同一条碧绿的丝带穿村而过,滋养着一方水土。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青苔悄然爬上墙角的砖块,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古意。高高昂起的马头墙、被岁月磨蚀得光滑温润的石板路,无一不是徽派建筑文化的鲜活注脚。

  在游览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引人深思:每逢路口,围墙的直角墙角往往被巧妙地处理成多边形,即所谓的“拐弯抹角”。据当地导游介绍,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是为了便于车马通行,提高拐弯处的能见度,从而有效减少碰撞的发生。这一实用主义的考量,巧妙地融入了“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的处世哲学思想,体现了徽州人在处理邻里关系、空间利用上的高度智慧与人文关怀,处处彰显谦让与和谐。

  呈坎古镇是皖南古村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光芒不仅在于外在的景致之美,更在于其内在的文化之魂与历史之韵,其长幼有序、琴瑟和鸣、谦让有道等治家哲学,至今仍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智慧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灯下漫笔~~~
~~~
朝花夕拾~~~
闲坐烹茗~~~
心香一瓣~~~
湘湖诗会~~~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周刊
长廊里的遐思
浦美画布上的心动时光
吃螃蟹的纠结
“拐弯抹角”的谦让
恰遇仓桥秋分日
穿过浙版川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