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 需要“乡土人才”示范引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但长期以来,“乡土人才”的培养、挖掘一直是个短板,存在着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尚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之需。

  可贵的是,萧山在培养、挖掘“乡土人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前不久,区农业农村局公布了全区首批41名“乡土专家”名单,涉及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休闲农业经营户等,包括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等方面的“乡土人才”,都是涉农领域技能人才“佼佼者”,他们积累的丰富经验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比如,首批“乡土专家”、杭州宝树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建东,是省农机维修技能标兵、省技术能手,他自主研发出多个农耕技术,其中插秧撒药一体机被区内多个农业合作社采用。

  从萧山农村发展现状看,深受农民喜爱的“乡土人才”,发挥着强产业、带群众的核心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推进萧山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是建设美丽萧山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区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乡土人才”辈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萧山评选“乡土专家”,能够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既有利于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惠及更多农民,又能够培育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关部门应深入到乡村去,致力于培养、挖掘出更多的“乡土人才”,同时完善“乡土专家库”及奖励措施,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为“乡土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发挥好“乡土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本报评论员  李家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亚运
   第05版:镇街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汽车周刊
乡村振兴 需要“乡土人才”示范引领
对高空抛物 还应施以社会惩罚
我们需要这样的网红
地铁上禁用充电宝是“一刀切”的懒政
画中有话
帮助残疾人更要靠智慧
文明劝导为城市添彩
让学生购买平板电脑 有失于教育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