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现残疾人停车难点,检察机关和残联及时介入,形成工作专班和专门工作群,特色特办,用提前录入资料自动识别的方式减免残疾人停车费,圆满解决该问题(详见《萧山日报》2021年4月13日第2版)。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在民生小事上精准发力,在细节处抓落实,这种帮助残疾人的方式,靠的是智慧,值得称道。
残疾人情况特殊,有些无法用言语、电话进行沟通。比如残疾人在停车场遇到的这些实际问题,就很有代表性。区检察院针对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督促涉案停车场对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整改,最终使这些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一做法,值得其他部门学习借鉴。这是其一。
其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提前录入残疾人相关资料,通过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让残疾人享受到优惠,为残疾人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这是全面接纳残疾人群体、全面关爱残疾人群体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体现。
帮助弱势群体,不但要倾听残疾人心声,更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提高帮助的针对性。相关部门心系残疾人、关爱残疾人,除了谋划在前,在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社会评论员 金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