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萧报小记者团在顾家溪手工造纸传承基地参观学习非遗技艺,感悟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经验,揭示其科学内涵。小记者们先观看“古法造纸”的记录片,初步了解手工造纸从青竹到最后的纸张,要经历的二十多道工序。在非遗传承人顾云明老先生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了手工造纸传承基地,在顾家溪手工造纸展示馆里,展示着顾云明多年以来从各地收集的关于手工造纸的工具、器物和相关资料。小记者们还亲身体验了“抄纸”和“刹榨”等工序。当看到筛子出水,纸张在桌面上成型的那一刻,同学们不禁欢呼起来,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此次活动小记者们感受顾家溪造纸的独特魅力,在体验中汲取知识,在知识中体验快乐。(文/摄 洪磊)
小记者 於锦怡 劲松小学201班
6月6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戴村的顾家溪村体验古法造纸,老师为我们具体讲解了造纸的过程。
老师先带我们到了一个教室去做纸,在做纸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要把竹浆摊得均匀。我先把抄纸的工具拿好,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接着把竹浆拌一下,用工具往下一弄,放在桌子上,把里面的竹浆摊在桌子上,我摊得又破又烂,体验到了造纸的不容易。我洗了手,又赶到另一个教室,这里原来是在打浆,当老师讲解完以后,我才了解到真正使用的时候非常难,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经过半天的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纸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呀,在没有纸的古代,古人都用龟壳、泥巴、竹片等写字,自从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方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