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景独好

风中的敬礼

  ■木瓜

  我站在风中,站在石墙前,久久注目,眼眶湿润了。“捍卫统一是我天职”,墙上的这八个大字,是每一位军人每一位老兵共同的心声。我举起了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心中默默地念着:只要祖国需要,我时刻准备着。

  在一旁的同伴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我的身后开始排起了队,曾经的军嫂施大姐、1969年参军的老杨、75年兵老俞、79年兵郭辉……都在同一位置,同样是举手行军礼的姿势。队伍变得越来越长,有年轻游客,也有老年朋友,人们说着不同的方言,在寒风里,留下了身影和信心。

  将军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平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祖国统一战士心愿”“江山永固”“金戈铁马”“满江红”“天风海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诸多的摩崖石刻亦已成为景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海拔104米的山顶上,为纪念1996年我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竖起了一座高达33.88米的纪念碑。三叉型的碑体上,一面是张万年上将的题字“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一面写有“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纪念碑”,而面向台湾岛的那一面留着空白。我们都在猜测设计者的用意,有人说这空白处应该待两岸统一之后再填字上去,而我的想法有些不同,这也许正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他是想让每一位来到纪念碑前的人将自己的心愿填写在碑上。

  通往纪念碑顶层有129级台阶,它代表了当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率领128位登岛观摩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的将军。站在顶层的观景台上,令人思绪万千,眺望远方,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茫茫苍苍,骨肉相望,大陆在这头,宝岛在那头。底层放映室里播放着那次演习的实景电影,画面中充分展现了我军渡海登岛作战和山地进攻作战的壮阔场面。而今,炮声沉寂,硝烟散尽,但三军将士的威仪风采,令人刻骨铭心。

  老伴看着我,小声地问:“怎么流泪了”。

  我说:“是被风吹的。”

  其实,在观看电影时,我脑海中闪现出了1979年2月的那场自卫反击战。那时候,我们空军工程兵十团有一多半指战员都被派往蒙自、砚山两个机场,为保证团部与前线部队的通讯畅通,咱们通讯班全体战士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过经历,方能珍惜,和平来之不易,统一乃是千秋大业。

  从虎字碑下来,我们走入了将军山秀丽的风光之中。那一天山上的风超过了十级,人就好似跌落到了风窟窿里一样,四面八方都是风,一百四五十斤的人被风吹得晃来荡去。但凡去过福建平潭的人,对那里的风都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平潭的风一年四季都在吹,每天从早晨吹到晚上,又从天黑吹到黎明,据说岛上每年有200多天风力超过7级以上。

  我们就这样被风吹着推着,走上了通往一线天的那条石径小路,途中不无惊险,不无春色,大自然用神来之笔在峭壁和石缝间点缀上了一片片翠绿,笔管榕树、相思树、秋茄树、黄杨、木莲,还有抱石莲、山菅兰、仙人掌……给单调乏味的石头世界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一线天这个景点非常有意思,它简直就是测量身材的唯一标准,两块足有数十米长几十米高的光溜溜的巨石摆出了针锋相对的架势,狭窄处的间距还不到30厘米,我是靠着屏息收腹才挤过去的。

  将军山上最大的是风,大风把山下的花岗岩石吹上了山头,让那些乱石们自由组合堆积成景。将军山上最多的是石头,滚圆滚圆的、几何形状的、有棱有角的、东倒西歪的、奇形怪状的。将军山上最奇特的是石洞,大洞小洞、洞中套洞,深浅宽窄、曲折迂回,奇岩秀石、福地洞天。

  将军山,一树一草自成趣,一石一洞都是景。磊石洞群、望归岩、海枯石烂、南风窗、三鞠躬、金戈铁马、点将台、天风海涛、石林,  我们整整花了两个多小时,在大风的助力和阻力下,走完了一段钻洞攀岩、上天入地,既惊心惊恐又惊喜惊艳的游程。

  平潭岛的旅游资源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有将军山,有网红景点猴研岛,有北部湾生态环境廊道,有龙凤头海滨公园,有石牌洋、仙人井、长江澳风力发电田、东海仙境、大福湾,有传统小渔村北港村,有海坛古城,还有蓝眼泪,你想全部走一遍可能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在平潭的两天,我们还去了不同方位的几个景点,石牌洋、仙人井、东美村,还有猴研岛,那儿离宝岛真的很近很近,只有68海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往事悠悠~~~
~~~
风景独好~~~
朝花夕拾~~~
湘湖新苗~~~
闲坐烹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民生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汽车周刊
   第08版:奥运
当年台风夜
电焦虑
风中的敬礼
一帆暖意
香香外婆
得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