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金法:写了40余篇湘湖民间故事

  ■首席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金德华

  “潘大爷记性好,有肚才,写民间故事有一手,真不简单。”凡是熟悉潘金法的人都会以这样赞赏的语气说。今年93岁的潘金法,家住城厢街道俊良社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民间故事,至今断断续续写了60多个民间故事,其中写湘湖的民间故事就有40余篇。

  从爱听故事到写故事的高手

  为何潘金法对湘湖情有独钟?说起个中缘由,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因为他出生在湘湖边,喝湘湖水长大的。七八岁时就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三天两头到湘湖捕鱼、摸虾、耙螺蛳,对湘湖的地貌、山水、桥梁等状况比较熟悉,心中对湘湖埋下较深的情结。二是他的母亲和姑婆均读过《女儿经》,懂得礼义道德。母亲发现自己的儿子对民间故事很有兴趣,就常常在茶余饭后给他讲一些民间故事。潘金法的姑婆也住在同一个村庄里,小时候他经常去姑婆家玩,姑婆知道他是一个故事迷,很乐意将发生在湘湖的“秤砣山的传说”“冷饭桥”“强盗弄”等一个个民间故事搬出来,让他过把瘾。

  潘金法很聪明,知道前辈身上有淘不完的“宝”,平时走到哪里就爱与长辈们多聊天、多问,捕捉流传在老百姓中的民间故事。每当有人讲起湘湖的民间故事,潘金法总是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参加工作后,潘金法爱听广播。当他听到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晨有一档《黎明的早晨》节目,讲述发生在杭州的一些生动活泼的民间故事后,便萌发了写民间故事,为广播投稿的念头。他把听在耳朵里、记在心里的有关湘湖的民间故事,从脑子里回放出来,整理成文稿寄到杭州人民广播电台。很快,《越王卧薪老虎洞》《二圣帝王造江塘》等4篇稿子在电台播出。从此,更激发了潘金法挖掘整理写湘湖民间故事的劲头。

  为宣传湘湖出份力

  用潘金法的话来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湘湖人,传播湘湖的人文历史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1990年7月,潘金法在化工企业退休后不久,湘湖兴起旅游开发潮,他在家里闲不住了,打算用自己的笔,继续为宣传湘湖出一份绵薄之力。儿子十分支持他:“爸爸,你把湘湖的许多故事说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传承下去,也是一件好事。”在家人的支持下,鼓足了他写湘湖民间故事的信心。

  “爬格子”是一门苦差事,既要跑脚头和动脑筋,又要起早落夜,虽然很辛苦,但潘金法总有使不完的劲。白天,他东奔西跑查资料,走访有关部门及个人核实情况;夜里,翻来覆去思考着,睡不好安耽觉。但他从来没有怨言,直到把每一个民间故事都梳理编写成文字稿,倾注着他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对于每一篇草稿,他总要看了又看,对标题、情节、结构仔细琢磨,认真修改。自己不会打字,媳妇、孙子和朋友主动帮他完成。回顾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收获,潘金法说,这与当初前辈们的热心传授密不可分,“最应该感谢他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镇街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教育
天气越来越冷 羽绒服和秋裤穿起来
红运驿站来了个小客人 站长暖心沟通找到妈妈
我区开展违规医保定点诊所联合专项检查
30秒!辅警朱康冲刺的样子真帅
潘金法:写了40余篇湘湖民间故事
返乡夫妇大半年攒下的积蓄落在公交车上 一个多小时后失而复得
消防技能 大比拼
“小面包”塞进11人 被交警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