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包揽胜

石门追踪

  ■金阿根

  秋天的阳光淡淡地洒下来,透过街两旁的青枝绿叶,仿佛撒下一路碎银。阵阵清风中,有浓郁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我在石门街头巷尾慢慢地走着,用双脚丈量逝去的岁月,细细寻找父亲当年留下的足迹。

  父亲生前虽说是庄稼人,可不愿在田里劳作,而热衷于做小商小贩。每到春天就把萧山大种鸡的雏鸡从三乡四村收购来,然后用特制的小鸡篰篮,颤悠悠地挑到桐乡、海宁、海盐、余杭等地吆喝叫卖,秋冬则收购鸡鹅鸭毛。常常挂在他嘴上的,是桐乡石门、海宁硖石这两个地方。桐乡石门落脚的是一个朋友家里,海宁硖石落脚的是亲戚家里。

  因为父亲在夏夜乘凉时常说起桐乡石门的杭白菊和湖羊如何出名,海宁硖石的灯彩如何五彩缤纷,让邻居们羡慕不已,以为他见多识广。

  生长在新中国的我,自然比父亲强得多。不仅到过祖国各地,还出国见识异国风光。对于近地更不在话下,去过乌镇,拜谒了茅盾故居,去过西塘,领略了水乡风光,也到过新市、练市、周庄、同里,各有各的特色。但没有到过父亲生前常提起的石门,总觉得有些遗憾,因为石门曾留下他无数的脚印,何况有大名鼎鼎的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于是抽出时间,踏上这千年古镇,一睹石门风釆。

  江南多水,有水的地方就绚丽多彩。因为京杭大运河从北向南蜿蜒而来,流过隋唐宋元明清,到石门拐了120度的湾,才有了石门镇2500年的历史和繁华。我站在石门大桥上,看大运河悠悠流淌,浓浓秋色的季节里,薄薄的云层把天地间凃抺得青灰色。

  独自走在老街上,看两旁的建筑,欣赏石门悠长的历史,听老人们讲旧事和现代的发展史。走累了,坐在茶馆里来一杯龙井菊花茶。因为父亲喜欢用菊花泡茶,母亲便当宝贝似的把菊花放在灶梁头的黄色甏里,招待长辈或客人时才用上菊花。茶过三开,觉得心情舒畅,精力徒增,于是又迈开双腿。

  走进垒石弄,这里是越国抗吴时用石块垒起的一道防御墙。此刻我仿佛看到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当年。一条石墙隔开了吴越两国,双目对视却老死不相往来。也许我父亲当年挑着担子,行走在这里,吆喝着“萧山大种鸡要买哦?”

  缘缘堂是丰子恺故居,浙江素来多出文人,而桐乡就有茅盾、丰子恺等名人。丰同裕则是有150年历史的蓝印布艺染坊。还有那个桂花村,此时的桂花香味飘洒在天地间,一阵阵扑面而来,让人迈不开步舍不得离开。

  中午是在一家静谧而洁净的餐馆里就餐的,当然是以羊肉为主。石门所养的湖羊,肥而不腻,肉质鲜嫩。脂肪、胆固醇比猪牛肉含量少。而具有补肾壮阳、驱寒补血、明目补肝、抗温抗病的功能。于是我们大快朵颐,毫无那种装得斯文的模样。

  临别时,同行买了新宰杀的羊肉,而我则是购买大包杭白菊。在车上忽然想起,是否写一篇游记散文?朋友哈哈一笑,说你总是到了一地,便寻找素材,是的,我没有凭空想象或百度一番就能写出洋洋洒洒文章的本领,只有亲临其境,触景生情,才有了这篇散文的构思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背包揽胜~~~
温馨一刻~~~
灯下漫笔~~~
湘湖新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移动的窗,流动的景
石门追踪
我的高光时刻
做更好的自己
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