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对刻板印象,并非美丑之争

  ■本报评论员  俞海波

  最近,某零食品牌发布的一张广告图引发网络巨大争议。在这张螺蛳粉广告图里,出现了一名眼影很重的细眼女模特。有很多网友认为,如此突出“眯眯眼”的妆容设计,有迎合西方刻板印象,涉及种族歧视之嫌;但也有不少网友反驳,上述说法是在歧视单眼皮人士,凭什么就觉得单眼皮不能当模特,单眼皮不好看。此事的结局以该品牌道歉撤下广告而告终,但类似的争论还在持续。

  诚然,审美是多元化的,因人而异,具体到个人长相等,更是各花入各眼,美丑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邹忌的夫人说相公你比徐公美多了,邹忌还甚为得意,改天一见老徐,老脸羞愧得挂不住,这才悟出了人生道理。所以说,有些事,不是简单的美与丑问题,还有更深重的原因。

  这深重的原因,就是历史。陈真一脚踢烂武道馆的匾额,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他在损坏公物,只有咱们中国人才深有同感:“东亚病夫”这四个字有多刺痛人心。“眯眯眼”或者吊梢的细眼睛,历史上同样跟种族歧视脱不了关系。这种特征最早来源于外国人旅华笔记等记载,很快就带上了奸诈、善变、阴险等含义。1912年英国作家萨克斯·儒默结合当时甚嚣尘上的“黄祸论”创造出傅满洲这一形象,刻板印象自此定型。傅满洲来自中国、穿着清朝服饰、留着长辫子、八字胡和长指甲,还有一双细眼睛,性格狡诈残忍,成了西方世界一个著名的反派符号,出现在众多电影、漫画、小说中。这实际上反映出西方世界对华人的歧视和排斥,以及萨义德指出的“东方主义”——西方视角下对东方世界的傲慢解构以及猎奇心态。说白了,这种心态跟去马戏团看表演并无二致。

  有人会说,我并不熟悉历史,因此也感觉不到有什么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有位美国脱口秀笑星讲过这么一个段子:他小时候生活在多元社区,上的也是多元文化学校,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摘棉花,在我们这里叫劳动实践,他和小伙伴们就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跟老妈一说,他妈气得暴跳如雷,立刻就要找校长算账。原因想必你也猜到,这位笑星是个黑人,而采棉花是黑人最伤痛的历史。历史是集体的记忆,不会因为个人无知就不存在。

  退一步说,品牌方和广告设计者都很无知,不知道如此设计会引起不适联想,光就广告的内容来说,也不能算妥当。为什么模特要板着一张脸,莫不是因为摆了一张臭脸,螺蛳粉味道才更地道?“眯眯眼”的刻板印象早就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上世纪60年代李小龙闯荡好莱坞时就对此非常不屑。而如今居然沉渣泛起,被当成艺术风格,实在令人不解。好莱坞第一代华裔女星黄柳霜回应外界对她参演辱华影片说,好莱坞提供给华人的就只有这种角色。环境迫人或许可以理解,但如今选择这么多,偏偏选这种风格,被批评和指责似乎也是咎由自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财经
反对刻板印象,并非美丑之争
车子无辜被砸找谁赔?
倡导扶危济困多元互助
用过的口罩莫乱丢
社区要做便民惠民连心桥
直播行业亟须整顿规范
“双减”之后学习效果不能留白
料理包,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