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肖桃清
最近,衙前镇杨汛村发生了一件暖心事。患重病的徐女士意外收到村民们自愿捐助的13万余元爱心款,给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接过捆扎得整整齐齐的爱心款,这一家人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谢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人都有落难的时候,急需有人帮一把。出手救助行为,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社会风尚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当他人患难之时,我尽绵薄之力;而我为难之时,他人也会伸出援手。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献热血、捐善款、让座位、扶老人等等,做这些善小之事,传递爱心让正能量暖人心,日复一日,就会引导整个社会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短短一个多星期,杨汛村就有120多位村民自发筹集爱心款,救助身陷困境的家庭,这表明到处都有爱心和真情涌现。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乐于助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一群人的力量就会聚沙成塔。营造扶危济困浓厚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杨汛村一直有爱心助困的好传统。村民们曾经自动捐款11万余元帮助患重病的乡邻;村里的乡贤和村民也曾出资310余万元建造村文化礼堂……这个村形成了村民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新风气,乡愁氛围日益浓厚。
很显然,“救急式”帮助,只能缓解受困人短期困难。但从根本上讲,有效防止群众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层面上抓落实,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救助帮扶机制。比如,杭州市唯一由政府指导支持的商业补充医疗险“西湖益联保”,就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市民应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能力,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惠民工程。2021年度“西湖益联保”总体赔付超过6万人、44万人次、金额达5亿元,是对基本医保的有益补充,梯次减轻了重特大疾病参保市民的就医负担。
只有汇聚个体、团体和政府的力量,才能有效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在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