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50岁创业 这个萧山农民成了“菜大王”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萧山网记者 顾晨艳 通讯员 万茜

  朱约瑟自称是半路出家的农民。

  2007年,44岁的他在宁围镇利二村租了百亩地种菜,风风火火地搭起了60个大棚。

  一开始家里人并不理解他。“家里好好地经营着几家超市,规模也都不小,何必又跑去种菜?”朱约瑟却十分神秘,从没干过农活的他心里盘算着一个“大招”——做农产品网络配送。

  “儿子从小喜欢玩电脑,我想年轻人对网络比较熟悉,就想到了这种新模式。”朱约瑟说,当时这是个全新的领域,他可能是萧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他把刚毕业的儿子朱峰峰和儿媳屠丹妮拉到了自己的生意中,注册成立了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己负责内部管理,儿子负责网络平台搭建,儿媳则凭借专业知识做起了财务。

  网络平台就算搭建起来,也是需要流量的。虽然从未涉及过这一领域,朱约瑟却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如何让本地市民人人知晓“百乡缘”?朱约瑟干起了一件没人做过的大胆事儿。

  他给当时的杭州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向政府申请在杭州市区做蔬菜直通车,从基地直接把蔬菜运到社区。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就得到了回复,政府对他提出的新想法很支持。“从当时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个菜篮子直通车是利农惠民的一件好事,能让市民在家门口买到新鲜平价的蔬菜。”朱约瑟还记得当年收到答复时的激动心情。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复,2012年初,朱约瑟成功获得了蔬菜直通车的资格。他一下子购入了22辆农产品运输车,热火朝天地干起了这件新鲜事。

  但是没过多久,儿子朱峰峰发现了问题。“我们卖的菜比农贸市场还要便宜10%左右,还要给人送到家门口,车子购置、燃油费、人工费加上去,进一趟社区就要亏掉200多元。”朱峰峰算了一笔账,一年做下来要亏两百万元,他觉得这个直通车项目虽然新潮,但不值得。父亲朱约瑟却非常坚持,他认为,做蔬菜直通车能打响品牌,为农产品网络配送“引流”。

  事实证明,朱约瑟的想法是正确的,朱峰峰搭建的菜篮子网上商城推出后,蔬菜直通车派上了大用场。市民在该网络平台下单,朱约瑟用蔬菜直通车给市民送到家门口。朱约瑟有着自己的蔬菜基地,网络平台和物流运输,马上就获得了140个社区的青睐。

  “那时我们是一周配送一次蔬菜包,一次配齐一个小家庭的蔬菜量,大约是10到12个品种。”朱约瑟回忆说,这样的农产品网上配送模式在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网络平台兴起之前很流行,巅峰时期的2013年和2014年,商城的会员达到近5000人,也就是近5000个小家庭每周都会收到来自朱约瑟一家种植的蔬菜。

  拥有二十几辆配送车,朱约瑟不仅进行网络配送,还争取到了给杭州近百个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配送蔬菜,“百乡缘”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9000多万元。

  2014年2月,杭州市一纸文件明确,今后杭州市主城区将不再重启活禽交易,这又让朱约瑟嗅到了商机。

  他回家后立马和儿子商量,冷鲜家禽配送是否也能纳入现在的网上配送中来。在家人的支持下,“百乡缘”在原有围垦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了家禽屠宰场等配套设施设备,当年就顺利通过萧山区政府验收,成为萧山区“家禽定点屠宰”企业。最多的时候,朱约瑟的“家禽定点屠宰”点每天能售出8000只“杀白”家禽。

  在政府的扶持下,朱约瑟在萧山租到3个冷鲜家禽收发站,“杀白”家禽运输也更加方便快捷了。

  随着业务的拓展,2015年7月,朱约瑟又取得了现位于新街街道新盛村的10亩地使用权,将百乡缘配送中心搬迁到此,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6年“百乡缘”被定为“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企业”,获得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突出贡献奖”。

  2020年疫情来临,“百乡缘”完善网上菜场网站,并紧急加推网上菜场微信小程序及手机App、无接触收货柜,成为“浙江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

  2021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41亿元,202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较上年度增长30%……

  “十年前我父母还健在,一家7口人挤在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只有1个小客厅,1个厕所,空间很狭小。”朱约瑟回忆说,如今事业蒸蒸日上,家里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2017年,一家人喜迁新房,住进了18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盈一社区的安置小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至今他还记得分房那天一家人去看新房,小区随时可以看到满脸喜悦的村民。朱约瑟说,事业的发展,让家里也有闲钱按照喜欢的风格来装修,车子也换得更好了。

  如今,儿子忙着对接客户,儿媳在电商平台做起了服装生意,孙子乐观阳光……今年59岁的朱约瑟又想着“折腾”新业务。“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的农产品供应商和需求方可以随时了解需求,实现精准匹配,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朱约瑟滔滔不绝,向记者畅想着大宗食材储配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湘论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巧借萧滨一体化东风 湘湖打造“中国视谷”
“优等鸡”——进化飞鸡是如何养成的
大黄鱼、小眼睛钓带、烤鱼片 舟山海鲜直邮到家
50岁创业 这个萧山农民成了“菜大王”
一起来韵味萧山App广场聊聊“我的阳康”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