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门江上有座桥

  ■孙道荣

  杭州城南,南门江穿城而过,南下奔乡村去了。追着河水奔流的,还有两岸的楼房,几年前的田野现在齐刷刷都是楼房,往南郊外一路狂奔,比河水跑得更快。原本还算宽阔的河道,夹在一个个小区之间,显得越来越逼仄。

  南门江上建了好多桥,跑汽车的,跑高铁列车的,大大小小十来座。如果是开车从上面经过,有的都看不出是一座桥——南门江上已经看不到船了。不高的桥上留几个孔洞,水就挤挤挨挨钻过去了。

  不过,南门江上有一座桥却建得高高大大,老远一看就知道它是座桥,中间拱形的桥洞高高隆起,有桥该有的样子。它也是唯一以南门江命名的桥。南门江桥的东边,是一个叫泰和的居民小区,西侧是潘水小区,都是人口逾万的大社区。奇怪的是,这座桥只能走人,不能通汽车,连自行车也只能推着上去;坡度大,下桥时手上还得捏着刹,否则容易把人带翻。偶尔看到不服气的小青年骑着自行车硬往上冲,上到一半就没力气了。

  一座不能通车的桥,寂寞是难免的。白天,你很少能看到有人从桥上经过。住在东边泰和小区与住在西边潘水小区的人,似乎也没有多少往来的愿望。他们都有自己的农贸市场,和各种小吃店、理发店、幼儿园……城里小区的居民可不像乡下的村庄里来往那么密切,若亲友住在对面的小区,开车从南门江桥北或桥南绕过去也方便得很。城市大,距离反倒不成问题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悖论。偶尔看到有站在南门江桥上的人,很可能是钓鱼的,鱼竿从高高的桥面伸出去,钓的是一江空阔。

  到了晚上,南门江桥却忽然热闹起来。住在泰和的人从东面走上来,住在潘水的人从西面走上来,到了桥上就分不出谁是从哪个小区上来的了。哪个方向来的也没什么关系,他们就是特意上桥来的。

  夜晚的南门江桥就那么吸引人吗?看看孩子们的笑脸就知道了。南门江桥是木制桥,整座桥全木打造。中间部分是步行台阶,桥的两侧是供自行车和残疾车推行的滑道。两侧都有高而密实的护栏,孩子们就从台阶走到桥顶,一个跟着一个,顺着两边的滑道“哧溜”滑下去。有的孩子滑到一半用脚止住,爬起来再走回桥顶重新滑下来,周而复始。因为这是整座桥坡度最陡的一段,刺激。也有的孩子从桥顶一直滑到底,三四十米,酣畅淋漓。带孩子来的有父母,也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住在潘水的多是拆迁户,有回迁也有就是附近村庄的,基本都是熟人。就算以前不熟,小孩子玩在一起,大人也自然熟络起来。而住在泰和的人,买这房多是考虑养老需求,那时候这里还是城郊,临水,宜居。谁也没想到短短十几年这里竟成了闹市区。单单这个话题就够那些相熟或刚刚认识的老人们感慨唏嘘了。年轻的父母们,更愿意站在桥顶,看老城区自己读过书的中学,还有灯火尽处自己公司新建的写字楼。

  如果你觉得,南门江桥就是一个晚饭后周边的人们散散步、溜溜娃、聊聊天、张望几眼的地方,就错了。比如,一个拿手机讲着外乡话的年轻人,就不一定是来看风景的,杭州到处是风景,不必大老远跑这儿来。他应该是在等人——南门江桥往东是曲径通幽的公园,往西是现代气息浓郁的文化广场,这两处都是年轻人约会的好去处。而南门江桥的边上就是地铁站,小伙子要等的人多半会从那里走出来,抬眼就能看见亮着缤纷灯光的桥,还有人影绰绰中正焦急地等待自己的人——南门江桥,只是一个碰头的地点。

  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卖花的、卖小玩意的、卖零食的,也不用摊位,身上背着、手里拿着,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店铺。不吆喝,也不推销,只于桥上来回走动,自然地融为南门江桥夜色的一部分。偶尔匆匆跑过去的是快递小哥,只有他们才是要真正过桥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把人家需要的东西送到桥东,或者桥西。

  一座桥不以通行为目的,还是桥吗?其实你在杭州,尤其是运河之上,能看到很多像南门江桥一样的桥,它们正在丧失作为一座桥的固有作用。那是因为,它们的左右有了更宽阔的桥便于通行。而像南门江这样的桥,在逐渐失去通行作用的同时,正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东西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温馨一刻
~~~朝花夕拾
~~~湘湖新苗
~~~世相百态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第G01版:萧山工人
   第G02版:工会新闻
   第G03版:政策解读
   第G04版:专题
   第Z01版:临浦月刊
   第Z02版:古镇新梦想 小城大未来
   第Z04版:古镇新梦想 小城大未来
南门江上有座桥
冬韵三美
击穿的忧伤
史铁生的“座驾”
复杂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