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4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书的约定

心香一瓣

  ■陈幼芬

  作为一枚书迷,我给自己立有规矩——读完全本,再开新本。实在守不住,最多也只在同一时段兼读两本。一是对抗喜新厌旧与贪婪无度的人类天性,二是表达对眼前著作的不二忠贞,三是减少未尽事宜,不徒增牵肠挂肚的负担。三条之中,我最看重的,是第三条。

  “比起已完成任务,人们能更好地记住未完成任务”,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

  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延宕未决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一席通而不透的谈话,一次不了了之的讲演,一个该见未见的人,一段该剪不断的关系,一笔该结不结的账,一幢该起不起的烂尾楼……这些未完结情境,将人有限的注意力,拉扯到四面八方。生命能量,在不知不觉中损耗,精神疲惫,记忆飘忽。“最后一根稻草”,就来自这些小微事件的慢性积压,所谓的“突然”,也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是厚积薄发。因为,时间在一刻不停地挥舞着它的魔法棒。

  我一直将注意力视若珍宝,它与时间,是我生命之舟的双桨,缺一不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事太多,在读书这个私事上,我想发挥自由意志的力量,不许耗能,只求滋养。

  用心甚好,但真正做起来,难度挺高。

  除了少量的他人推荐,我选书买书,通常是因了书名好奇而下的单。人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遇人不淑,我也有遇书不贤的时候。有些书,空有好看的封面,包装也很精美,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令人失望。一旦对目标失去了兴致,就没有了坚持的动力,再读就味同嚼蜡。此时,我只想改弦易辙,早点掉头。在海量信息面前,辨识能力是正确选择的基础。这事儿,当然怪不得别人,要怪,只得怪我自己辨识能力太低。但失败,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吗?我接受。

  书是精神食粮,读书与饮食也有相像之处。天底下,百吃不厌的东西何其之少,再好吃的东西,多或久了,就会有换个口味的愿望。逻辑缜密的哲学理论,浪漫抒情的诗歌散文,深邃广博的学术专著,出神入化的虚幻小说,精辟至理的警世箴言,图文并茂的彩页画册……犹如风味不同的各式佳肴,刺激并满足着人类丰富灵敏的味觉系统。

  对于饥渴之人,吃着嘴里还看着碗里的事,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更或许,总有选择的余地,举手不乏新书,我对手中的书稍感腻烦,就对一旁塑封着的那一本垂涎不止,想要打开它,一睹为快。

  但自设的规矩,破还是不破,犹豫难决。挣扎一番后,我往往是将新书乖乖放回,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回去啃那旧的。其实,它也是新的呀,只是厌嫌心起才厚此薄彼。喜欢与否,真的无关新旧,内核,是吸引力。

  一次,毛姆给了我充分的理由,使我放下束缚,抛下内疚,开始享受读书的自由。他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请不要以为,享受就是不道德。”盘秤里增加了新砝码,天平摆荡,重心转移。这一端,是放纵的自我,无拘束的自由。

  人总是活在自己的观念里。畅游书海是欢乐的,不断尝鲜是兴奋的,不求甚解是轻松的。但蜜蜂如果不酿蜜,采花又有何用呢?

  没过多久,人性的弱点淋漓尽现!

  我有头无尾的新习惯,演变出一个新势态:半开的书越积越多,五六本是常态。书桌上、床头柜上、办公桌上……叠起一群逗号,堆起一波问号,排起一串省略号,浩浩荡荡,积重难返。

  随性的我,心愿达成,满心喜悦;自律的我,禁忌被破,牢骚满腹。自律带来更大的自由,不筑堤岸,哪有江河。我选择听取自律的声音,决定扫除障碍,尽快达成目标。

  那些半开着的书,也都在呼唤我。它们像被遗弃的婴孩,急盼我再次捧入怀中;它们鲜活着的灵魂,在迎候心气相投的人同频共振;字里行间,还有无数个我,或刚或柔,或仁或诈,或朽或萌,正躲在某个角落,等我辨认发现并认领回家呢!

  可是,这么多“半成品”,我将如何一一画上圆满的句号呢?!

  那一刻,我好想回到从前。心无旁骛,全然专注,简单纯粹。喜欢就倾情投入,讨厌就决绝离开,没有晦暗不清的迷离地带,只有干净利落的完整闭环。

  时间是良药。待我终于把它们一一画上句号的时候,一身轻松。完美很难,但完整似乎并不遥远。

  现在,我与书,再续前盟,心甘情愿。我发现,作茧自缚,也有其美。

  全然专注是美,简单有序是美,界限节制是美,健康轻松更是美。当然,这茧也是自由的,它可以迈出书房,走下书柜,跳离书本,悠游于生活的各个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湘湖新苗
~~~心香一瓣
~~~温馨一刻
~~~湘湖诗会
~~~往事悠悠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在家里,我们的感觉是迟钝的
不一样的新年
我与书的约定
两个世界的我们
元宵节有怀
母亲的鞋笪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