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西湖的目标就是成为天下名湖,因为久久为功,她做到了。
从白居易、苏轼到后续一代代接棒人,跨越千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让西湖成为名湖的范本,书写出独一无二的西湖文化现象:拥有10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6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杭州“三世遗”的首个;拥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无数动人的故事文本;杭州引流的门面担当……
唱好“西湘记”,萧山诚意满满,虚心求教,在刚举行了两湖签约仪式后,又马不停蹄地召开了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湘湖。在对标西湖和反省自己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不小差距。
比如,从人文历史厚重程度来说,湘湖景区只有1个国家级文保单位跨湖桥文化遗址、1个省级文保单位越王城山遗址公园、两个市级文保单位魏骥墓和一览亭。从游客引流力来看,2022年湘湖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97万人次,不到西湖的三分之一。从湖产城的融合度来比较,西湖已实现深度融合,而湘湖的深度游配套还远远不够……
正视差距的考量后,湘湖在发展定位上明显拉高了站位,提出要建设集生态风貌、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科技创新为一体的世界级产城人文湖深度融合的样板区,成为媲美西湖、代表杭州的又一张世界级金名片,成为推动萧山从县域向都市全面转型提升的强大引擎。
在新起点上找到建设“新”湘湖的发力点后,就需要实干至上、久久为功。如《中庸》所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久久为功所强调的正是量的积累,而量的积累需要的正是脚踏实地的干劲。
一曲20年的“西湘记”该怎么唱?立好Flag的萧山从来就是“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说干就干,马上选好谱标好调,那就是要对标西湖经验取长补短,慢慢地浸润成长,逐步形成湘湖独有的强大文化张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动湘湖系统提升;要努力借势杭州亚运会和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等带动力,实现湖产城深度融合的全面跃升……
新一曲“西湘记”,要有湘湖建设管理者的“领唱”!围绕打造世界级金名片的宏伟蓝图,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的速胜,但定当奋进气如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代接着一代干,在20年的时间维度里蹄疾步稳地抓好湘湖的近中远建设重点,不断奋进。
新一曲“西湘记”,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合唱”!在西湖,几株柳树的去留,一窝鸳鸯的出生,每每都牵动杭州市民的心。要维系湘湖“山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同样需要萧山市民的共同呵护,更需要有志之士的“头脑风暴”,为再度圆梦“新”湘湖建言献策,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