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建平 金波)昨天,家住益农镇的李姓农户,在手机银行上轻松点击几下,马上就转出了50万元贷款,用于收购当季的水生植物。他家有宅基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有经营实体,萧山农商银行按照新的融资模式,马上给予其发放了信用贷款。
农民的宅基地、承包田、山林经营权等,以前因无法评估价值难以转化为可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成为制约农民创业致富的瓶颈之一。萧山农商银行首推农户融资新模式,把包括上述项目在内的多项指标量化,盘活了农户“沉睡”的资产。
农户的资产,包括宅基地、承包地、经营厂房、城镇商品房,或存款、年收入等,而负债主要指其银行贷款、对外担保、民间借贷、应付款等。该行专门开发了一套系统,对农户上述五大类80多项具体指标进行量化评分。这些固定资产、权利类资产、金融类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信息,由该行客户经理上门挨家挨户采集,记入每位农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然后,银行再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等线上渠道,对其进行交叉验证,得出较为可信的数据,并转化为一定的可贷款系数。在此基础上,判断每户农户的综合收入、征信状况与还款能力,授予每个家庭及其成员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信用额度。
以张姓农户为例,他的家里共有4口人,拥有一间三层楼的农村自住房,面积108平方米,另外还有承包田1.4亩。夫妻俩经营一家小微企业,有一些存款与理财,无民间借贷纠纷与外债。该行通过“农户资产负债数智系统”打分评级,最终将其评为“综合5A级”,授信100万元。
据该行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萧山农商银行已整理全区23.95万户农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批准获得授信的农户高达22.88万户,授信覆盖率为95.5%,户均授信53.38万元。其中最低授信5万元,最高授信100万元。
“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家庭,几乎都能得到信贷服务,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一大创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萧山监管组有关负责人称。为支持浙江省打造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该局指导萧山农商银行在杭州设立首个试点,创新推出“农户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
目前,全区已有1.1万余农户向该行申请贷款,实际获批金额27.31亿余元。申请人包括户籍在农村的小微企业主、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小商小贩等各类群体,贷款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建房购房以及生活消费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