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跟自己比” 亦是逆袭“必杀技”

  ■本报评论员  钱嫣

  比起心灵鸡汤,草根逆袭的故事往往更能燃起我们的斗志。最近,一档求职类节目的片段被全网刷屏,又一位“小镇做题家”被网友们送上了热搜。

  黄凯,28岁,清华大学法律系研究生二年级在读。这个学历,足以碾压绝大多数人,但他的身世和经历,却一点也不令人羡慕——

  1岁时父母离异,他被当成“累赘”扔给爷爷奶奶;十几岁,父亲带他回“新家”照看弟弟,却被介绍成“别人家的孩子”;20岁,终于有了从未谋面的母亲的微信,收到的留言竟是“不希望被打扰”;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跨专业考研5年才上岸清华……这个心酸又励志的故事触动了无数网友。

  更让人五味杂陈的是,当黄凯平静地讲述起他的原生家庭时,对面坐着的,是一位出生于北大世家的国内顶尖律所的带教律师。那一刻,弹幕飘起:“别人的起点也许是你的终点”“努力真的可以挣脱境遇的枷锁”“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

  每个人自出生就是不公平的,这是谁都必须承认的现实。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就曾写道:“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他想让儿子明白,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

  不过,紧接着,他还有下一句:“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其人生结果也不同。”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穷富世袭,也不存在成败罔替,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就”的真理。

  正是因为坚信这一点,黄凯并不在意自己起点的高低,而是以“自我浇灌”的方式,来证明泥沼里也会开出向阳花。

  当面试官问他,5年考研屡战屡败,如何看待身边人的眼光时,他不卑不亢地回答:“总有人比你更幸运更努力,我不需要跟别人比,我只需要跟自己比。如果一味地去跟别人比较,自己不会成长得那么好。”

  “只跟自己比”,这是多么成熟的领悟。如果一味把别人作为参照物,往往会迷失自己:向上比,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只会让你陷入无尽的挫败感;向下比,还有很多比你处境更困难的人,又容易滋生自傲自大的情绪。人生的“出厂设置”,有高配,也有低配。面对遥不可及的差距,能“自我修复”“自我升级”才最难能可贵。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当凄惨的身世、艰难的过往,被黄凯云淡风轻地讲述出来时,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内心温柔而强大,网友们评价道:“出生贫瘠,却如贵公子般温润如玉。”这也正印证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那句名言:“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这个时代,从不缺励志的故事,不缺草根的逆袭,但能成功逆袭的人,通常是那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的人。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缺点,想办法克服;想着自己的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件值得欣喜的事。

  在经历过无数个独自攀爬的深夜和黎明之后,终有一天,红日初升,轻柔的阳光洒在山巅,也洒在他们身上,闪闪发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评
   第04版: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萧山工人
   第Z02版:工会新闻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直播带货” 该“正正骨”了
“只跟自己比” 亦是逆袭“必杀技”
养犬 别让你的爱成为别人的痛
为山坳坳里的 “守旧”包子点赞
让暖新闻再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