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陈文澍
这届年轻人,又“玩”出圈了。
最近,一条“大理的路边摊能不能集体全国巡演?我也想过这样的日子”微博火了,该博主分享了自己在大理旅游时遇到的各式有趣摆摊形式,从吃瓜摊、心灵咨询、即兴说唱,可谓是无奇不有。
“简直在演我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地摊,太想加入了”……这种新奇的摆摊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兴趣与热议。且不意外的是,摆这些无实物地摊的,基本都是年轻人。
为什么说不意外?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这代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会被传统观念拘束,跳脱出所谓常规人生道路,崇尚追求自我与新鲜事物,主打就是一个自由。
这倒不由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网络词:搭子,原指“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现今却延伸为“一种新型的垂直社交关系”。这种陌生以上、亲密以下的关系,可选择领域广阔,大家按需所取,讲究“精准、高效”。
所以,就大理这些摆摊内容来看,倒是“搭子”的另一种玩法了。
陌生的城市里,一群陌生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聚在一起,这似乎也展现出了这届年轻人的社交态度。疲于应付“职场”“家庭”的他们,开始关注自我需求,追寻社交“舒适圈”——不用考虑人际关系,不用考虑复杂社会环境,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当下就完事。
或许会有人质疑,此类社交来去匆匆,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情感消耗吗?其实不然。“快餐式”社交与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中的“交换原则”不谋而合,即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他们期待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
快节奏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前行,想找所谓知己、灵魂伴侣,本就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且在此过程中,需要耗费的沉没成本太高,到头来还有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故而之于年轻人,“搭子”既有边界感,不需要深入了解彼此,又能享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责任、无负担,“性价比”更高。
另外,有意思的还有照片里年轻人的摆摊姿势,几乎均为席地而坐。
印度当代瑜珈士萨古鲁关于土地认知有一句话:“当身体碰触到土,身体就会意识到它是地球的一部分。”“搭子”与“摆摊”,两者相遇,融合了社交、街头文化等属性,当年轻人用其连接起趣味相投的年轻人时,这股新潮文化同样为年轻人与城市搭起了桥梁。
热搜微博评论区里,和年轻人快乐摆摊一起出圈的,还有大理这座城市。诸多网友回忆起了自己在大理旅游时的趣闻,感慨“这是一座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人气的城市”,勾起了不少游客的兴趣。
在各地都在寻找“流量密码”的时候,这些“自来水”对于大理旅游业而言,倒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借此偶发性话题,大理热度持续发酵,城市又是否能够抓住这次难得机会,让游客看到“大理还有什么”。让大理更多优秀本地文化,随“摆摊”“搭子文化”这个纽带,一同出圈,新一波文旅产业也才能发展,城市活力才能随之激发。
毕竟,“网红”终是喧嚣一时,“长红”才是城市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