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你认识“偏爱”低龄儿童的手足口病

  ■通讯员   李智博

  “孩子一病,家长半条命”。这个初冬,正经历流感流行期的家长们应该都懂,而对低龄的孩子们而言(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冬季不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另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在冬季也迎来了一波感染小高峰,它就是手足口病。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出现死亡。因感染人群的低龄化,家长们发现有相关症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期。

  说到这,家长们不禁要问:什么是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手足口病?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发生重症?如何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什么是手足口病?它有哪些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包括患者(流行期间为主要传染源)和隐形感染者(散发期间为主要传染源),患儿发病前数天,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被病毒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8月为发病高峰,部分年份与地区10-12月还会出现次高峰。结合病毒自身属性和流行特点,使其在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易发生暴发。

  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表现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同时会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

  口腔疱疹: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大宝宝会诉说喉咙痛、吞咽难,小宝宝因疼痛哭闹、抗拒进食。痛感明显,初期为细小红点,而后形成溃疡。

  皮肤疱疹:手足口病不只限于“手”“足”“口”!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到达全身各处,出现在躯干其他部位的疱疹,也有可能是手足口病。疹子如小米粒大小,形态为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患儿没有任何感觉,皮肤上的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轻症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说到手足口病,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与其很像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家长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们明明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却要按照手足口病进行治疗和隔离?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只是症状的表现形式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手足口病在口唇、手脚、肛周等部位会长出丘疹和疱疹,发热多为中低烧。

  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发生的重症呢?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常提示孩子可能为重症手足口,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①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 >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② 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③  呼吸异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④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60 次 / 分)等。

  如何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及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只针对于EV71型,该疫苗虽然不能保护所有型别,但因为EV71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疫苗为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提供有力武器。中国疾控中心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并尽可能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现阶段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使用EV71疫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影像
   第Z01版:朝夕美好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山澜桂语轩惊艳交付 实景演绎何为“高配”迭代
带你认识“偏爱”低龄儿童的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