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江春水一江情

  文/钟芳

  故乡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难忘的,有人恋着故园的一座山,有人想着家乡的一条河,有人惦记着家乡的人和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对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来说,他最爱恋的故乡风物便是悠悠流淌的富春江,以及由这条大江衍生出的丰饶人文景象。

  《水边的修辞》是一部满载故乡情怀,以独特的“新笔记体”的行文方式,呈现富春江延绵数千年人文精神的长篇散文佳作。

  作家用勾连古今的笔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故乡抒写视角,铺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说道着富春江的由来和历史变迁,追溯着历代文人徜徉于富春江畔时所留下的文化印痕,叙写着自己与家乡人们对富春江的深深依恋。多维的视角转换,丰沛的情感抒发,加上作家温婉清丽的叙述,为我们描摹出一幅意韵悠长的富春江图。

  全书紧紧围绕着这条澄澈之江和人文之江,追怀历史、观照现实,展示出富春江和富春江人博大宽广的精神气象。

  首章“你”卷,讲述了众多历史名人与富春江结缘的历史故事。他们中有黄帝时期结庐炼丹在富春江畔的桐君老人,他一边修行,一边悬壶济世,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称其地为“药祖圣地”。有东汉年间的严子陵,因不愿为仕,隐居富春山,常在富春江畔垂钓,后人在此处建成严子陵钓台。严子陵淡泊名利,“不事王侯”的骨气,被历代文人雅士仰慕。有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桐庐为官时,特意在富春山为严子陵修建祠堂和牌坊,并作千古名篇《严先生祠堂记》:“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有元代书画家黄公望,晚年独居富春江畔,耗费数年绘制出流芳百世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次章“我”卷,则讲述了作家在富春江边成长与生活工作的体验。卷中的《水边的修辞》,主要叙说了作家童年至读大学前的求学经历。《在美院的日子》则回溯了“我”在校七年,当高中老师时的那段美好时光。《圆通路5号》站在媒体人的角度,分享了在宣传部办报时的一些体会。《养小录》以颇为风趣的笔法,简述了在守护和看养“我”家的幼鸟与幼儿时,所收获的教益和启迪。《百江辞典》则用纸短情长的文字,热情讴歌了“我”眼中的故乡,表达出水边的“我”独爱富春江的炽热情怀。

  末章“他(她)”卷,主要立足当代,从富春江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里,去展现富春江边新的时代传奇。如《欢喜树》中提到的中通集团董事长赖梅松,《乃粒》中重点推荐的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主角》里喜获越剧梅花奖的陈雪萍,《羽飞》中夺得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冠军的陈雨菲。这些土生土长在富春江畔的“能人”,喝着澄澈的富春江水,受着富春江水的精神滋养,以水的柔韧和刚强,在各自的“赛场”上锐意拼搏,充分展现出富春江人激昂进取的精神特质。

  陆春祥以其率性灵动的点睛文笔,揭示出久负盛名的富春江,不单美在曼妙的自然风光中,更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胜景里。书中,作家先从富春江悠久的历史谈起,接着,援引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的描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此盛赞富春江的奇绝之美。至于蕴涵在一汪江水中的人文胜景,作家则与我们分享了众多历史名人与富春江结缘的故事,这份割不断的情缘,让人依着江,江恋着人,岁岁年年已然铸起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

  至于谈到为什么要用《水边的修辞》这个书名时,作家在书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水边只是地理方位。修辞,我取《易经》中‘修辞立其诚’之意,‘修辞’仅仅是手段,‘立诚’才是目的,寻找好的文辞,是为了表达美好的品德,故我的‘修辞’有两义:一是良好的表达,叙述语言,尽力追求有文、有思、有趣;二为真实的表达,‘你’‘我’‘他(她)’三卷均为诚实记叙。”

  在作家的笔下,富春江是美丽的,又是迷人的。既照得见家乡,又望得见乡愁,沉醉其间,总是会让人生发出“谁不爱这汪清潭?”的喟叹。以此考量全篇,作者的“诚实记叙”,为丰富书中的主旨,无疑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专题
一江春水一江情
乡愁里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