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耐心一点 每个孩子都有人生逆袭的可能

  ■社会评论员  徐如茹

  《职高生“逆袭”成麻省理工博士》这则报道上热搜了,主人公周信静从一名职高生,一步步努力,先后经历职高升大专、专升本、考研上浙大,最后考博上麻省理工学院。

  周信静的经历,无论是对于正在求学路上的年轻人,还是对于正被孩子的教育问题卷得不行的家长而言,都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教育必须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耐心一点,每个孩子都有人生逆袭的可能。

  跟一般职高毕业就找工作,或者最多再升个大专相比,周信静大专之后再升本科考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其实已经算逆袭了,只不过,差距越大,“逆袭”度越高,话题性越强,麻省理工学院的光环太强了,一名职高生经过八年的“量变”,最终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质变”,这样的经历,实在是太励志了,这就是他火上热搜的理由。

  简历的寥寥数语不足以概括人生的艰难与精彩,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周信静的简历以及他的班主任老师、朋友、实习时的老板等人口中,得以窥见这位年轻人传奇蝶变的经历。应该说,在职高读高三之前,他的人生都是极其普通的,起码是大大偏离了大多数家长通常要求的上重高再上重点大学的这条路径。高三开始,周信静似乎是幡然醒悟了,但后面的奋斗之路并不平坦,由于成绩落下太多,冲本科失败,他只能先上了专科。

  其实,周信静这个标本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更具有参考价值。因为他并不是“天生耀眼”的那种“神童”,他贪玩、严重偏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成绩可能一直都很拉胯。但这样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孩子,最终还是“耀眼”了,不是因为他的智商,而是因为他的坚持和不放弃。但现在很多孩子恰恰在这方面是弱项,经历一点点挫折就灰心丧气,做事情完全凭一时的兴趣,无法长久坚持。所以,相比于一时的好成绩,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专注的能力,坚持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笔者不清楚周信静“幡然醒悟”的动因是什么,但不论何种动因,“醒悟”都不可能是仅仅一次刺激就能达成的结果,这背后一定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定是跟周信静长久以来的某种经历有关,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可能是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是经过长期的迷茫、摸索,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所在……总之,这绝对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正因如此,所以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尤其需要耐心。家长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成长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然后静待花开,而不是每浇一次水就指望立马开一次花结一次果。

  很少有人能一直优秀,但却有很多小时候问题不断的孩子最终卓有成就。有早慧就会有晚慧,有早熟就会有晚熟,人生因此才各有千秋。大器晚成,后发制人,迟到的优秀一样是优秀。

  当然,“逆袭”也不一定非得考上名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快递小哥被评为杭州D类高层次人才,这何尝不是一种逆袭?时代的怀抱足够宽广,对于成功的定义也当足够包容。

  耐心一点,相信所有的孩子,或早或晚,都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作出成绩。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千姿百态,更加多元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时评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文化 悦读
   第Z01版:渔浦义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课间“切磋武功” 唯热爱可赴山海
两辆古风“豪车” 开出新“赛道”
存量时代 拼服务是关键
低价代充 不靠谱
情绪商品火爆 背后的解压真相
耐心一点 每个孩子都有人生逆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