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欢
阿尔吉侬是一只经科学实验改造过的小白鼠,它的智力在手术后获得了大幅提升,如果比赛走迷宫,“我”根本不是它的对手。“我”叫查理,年龄32,智商却只有68,“我”希望能像阿尔吉侬一样变聪明,被父母和朋友重视和关爱,学会很多以前理解不了的知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科幻小说,曾获得美国星云奖,并被改编成电影《查理》。
小说讲述了“我”(查理)接受脑部手术前后的传奇人生。手术前,“我”在面包店工作,虽然智商很低,但很快乐,朋友们都很爱“我”。手术后,“我”的智商跃升至185,在短时间内精通了二十种语言,成为数学怪才,还写了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的钢琴协奏曲;在面包店里,“我”不仅学会了操作揉面机,还想出一个新方法重新设定揉面机,提高了生产速度,但同事们却集体向老板请愿,希望辞退“我”。手术后,过去模糊的记忆浮现脑海,原本眼中美好的世界开始变得陌生,曾经善良平和的“我”变得焦虑、愤怒。而就在同时,阿尔吉侬的智力开始迅速减退,“我”知道自己也会像它一样,回复到以前的低智状态,甚至会很快走完生命的旅程,“我”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
小说采用日记体叙事,用第一人称视角剖析了“我”被科学改造前后的详细心路历程,以“我”所写的17篇进步报告层层展开故事。在初期的进步报告中,有不少错别字,甚至“进步报告”也写成了“进步抱告”,文字也比较简短。从第七篇进步报告开始,错别字越来越少了,篇幅逐渐增加,细节日益丰富,感受也越来越深刻,从中也可看出“我”的进步和变化。
阿尔吉侬是小说的引子和故事的起点,也是查理的人生先行者,它所走的迷宫和查理的人生迷宫互为映照。查理原本以为,走出迷宫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就能到达人生的至高点,却不知道,走出一个迷宫,还有另一个迷宫等着自己。
查理的人生目标是变聪明,是学到很多新知识,他认为这样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能变得幸福。然而,当他终于实现了人生目标时,发现那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想。查理的突然变聪明令他有了许多困惑和烦恼,也令他身边的人感到害怕,他发现了同事金皮一直以来的欺骗和中饱私囊,他醒悟了同事们对他的无端戏弄,他也明白了那些和他玩捉迷藏的小孩对他的嘲笑,他甚至洞察出某些享誉国际的专家只是装腔作势……正如他的心理医生所说的那样:“智慧愈高,问题就会愈多。”当查理智慧上的成长超越情感上的成熟时,他并没有变得更幸福,反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他开始思索并追寻生命的意义。
小说的语言真诚平实,对动作的细致描写使得小说的人物格外鲜活生动:当查理质疑权威时,尼姆教授“看起来好像要把自已嘴唇咬下来的样子”;当查理“走到金皮身边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想问他一件事情”时,金皮“竟然整个人跳起来,手上的咖啡洒了自己满身”。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寻生命的价值,对生命、人性、爱与幸福都有独到的思考,启人心智,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