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公宣
又是一个忙碌的周一。
一大早,刚参加完紧凑的晨会,钱江世纪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吴声雷就马不停蹄地赶去潮韵社区警务室,联动各方力量召开警务室碰头会,重点围绕案事件回访、人口核查、场所检查、反诈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开启新一周的工作。这样的“忙碌常态”,在吴声雷的藏蓝相册里装载了18年。
最近,“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他,领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先进个人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辖区的群众听闻这个好消息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吴警官值得!”
“皓平”的原型就是他
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公安部集体一等功、“未来派出所”……在钱江世纪城派出所这个大家庭中,吴声雷和同事们一直在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一名社区民警就像一个裁缝,量体裁衣,什么衣服都要会做,要不停地维系辖区居民的感情、换位思考他们的心理。”吴声雷看似粗犷的外表下,流淌着细腻心思。
去年3月,杭州公安推出7款“警察叔叔”IP形象,其中,收获众多好评的“皓平”警官,其原型正是民警吴声雷。
以前,吴声雷常常“出现”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群众熟知的反诈民警人型立牌。有一次,辖区的张大伯接到一通陌生电话,按对方的要求操作到准备转账时,突然想起吴声雷给自己发“警民联系卡”时的叮嘱,张大伯赶紧拨通他的电话。正是这一通电话,让吴声雷闻讯赶到工地,及时止损。“幸亏有吴警官,否则我的五万元血汗钱就没有了。”
吴声雷与张大伯之间的萍水相逢与化险为夷,只是社区警务中的一个缩影。
潮韵社区警务室建于2021年,作为首任社区民警,吴声雷一有空便奔走于企业、工地、出租房等地,送上反诈手册,耐心答疑解惑,手把手地指导下载“国家反诈App”,从“刷单诈骗”“裸聊敲诈”“虚假网络理财”等常见骗局入手,耐心讲解各个骗局的特点和防范技巧。
吴声雷认为,作为社区民警,怎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一堂“必修课”。民警和居民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只有抱定一颗朴实的为民初心,社区工作才能“如鱼得水”。
深更半夜居民小赵与父亲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手时,吴声雷从床上爬起赶去现场调解,最终父子握手言和;当来自南非的Michael初到萧山时,吴声雷像个老大哥一样,不仅为他全程代办所有居住事项,还带他熟悉新环境;当两家楼宇企业因噪音问题相互“投诉”时,吴声雷一遍一遍上门沟通,有效化解矛盾;当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权益受侵害时,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吴声雷,及时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维权……
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让社区居民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叫“吴警官就在身边”;也正是因为这点滴付出,吴声雷赢得了居民的“五声”好评:调解纠纷的“老娘舅”、群众钱袋的“守护者”、外籍人士的“新朋友”、楼宇企业的“护航者”、都市白领的“贴心人”。
小小“联合国”的共治朋友圈
潮韵社区还有个雅号——小小“联合国”。
在这里,现有常住人口1400余人,流动人口7100余人,企业1000余家,员工15000余人。其中,居住着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82名外籍人士。由于语言不一、习俗各异,这对社区民警吴声雷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护航亚运期间,吴声雷的“社区外交官”修炼记,从“扫楼”开始。
对于外籍人士的管理服务,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见不了面”,房东对租户的情况又常常不太清楚。去年亚运期间,俄罗斯友人卡娅一家搬到了潮韵社区。为了做好信息登记,社区工作人员先后3次上门走访,但都无人应声开门。“也许他们对我们还有顾虑……”社区工作人员将这一信息流转给派出所。社区民警吴声雷马上主动跟进,在电话里,用英语关切询问卡娅一家是不是在入住小区后遇到了困难。原来,她的侄女从俄罗斯来看望她,因为不懂相关住宿登记政策,她不敢留侄女在家住,只能一直住酒店,经济压力大。吴声雷在入户走访时,向卡娅讲明了相关政策,为她侄女做好居住登记。事后,卡娅特意来到警务室,向吴声雷表示感谢。
两天后,当卡娅和家人再次走进潮韵社区警务室时,有了新发现——境外人员服务手册、反诈宣传册都放在了显眼位置,墙上的课程表张贴了消防安全、心理健康、矛盾纠纷化解等内容,普法宣传区域、会议室、休闲吧一应俱全,布置简单却又不失温馨。
这样的帮忙和信任,是可以实现双向奔赴的。这也是钱江世纪城派出所联动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城市版未来社区的一个重要试点区域。
为了联动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城市版未来社区,吴声雷听到了很多好建议、发现了不少热心人,一个创新做法应运而生——优选一批热心公益、会说中文的外籍人士,组建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高的“洋娘舅”队伍,共同参与涉外纠纷调解工作。
去年,吴声雷进一步扩容潮韵社区共治“朋友圈”,通过“跨国合作”,完成了辖区所有外籍人士的见面走访,并将中英文租房须知贴到警务室宣传栏,安装了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让外籍友人在家门口就能查询到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潮韵社区警务室还创新“移动式办公”机制,将“办公室”搬到居民楼、群众家中、公园入口,实现服务“全覆盖”、诉求“快响应”,提高社区警务服务精准度,真正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通过警力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让便民服务最大化,实现警务团队与居民之间“零距离”。
现在,吴声雷总是习惯“移动式办公”,他积极发挥公职律师作用,为规范执法建言献策,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普法、反诈宣教等活动,并协助企业解决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引导企业业主规避风险,护企安商。
此外,他还组织辖区14家物业项目388名物业人员加入“潮韵物联会”,把日常巡逻防控、基础排查、警情处置、矛盾化解、反诈宣传等工作纳入物联会联动范围,联动物业进行群防群治,实现共治提能升级。当物业项目内发生警情时,值班民警会第一时间通知就近保安作为首批群防处置力量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控制事态,有效提升了警情处置效率。
“未来就是当下,我们会把脚步踏在实践的当下,目光瞄向未来的云端,用基层的力量做好本职工作,继续探索社区警务新模式。”后亚运时代的跫音,对于社区民警吴声雷和他的团队而言,是润物细无声,更是一场又一场的锐意改革和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