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拿“真实”当看点
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日前,综艺节目《歌手2024》爆火,引发巨大社会关注。这档老牌综艺节目重新出山,最大的看点就是采用全开麦、不修音、一遍过的直播模式进行竞技演出,消除了传统音乐节目中普遍存在的“声音滤镜”“半假唱”等现象,把歌手最真实的嗓音和基本功展现出来。

  此举据说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点赞,原因是观众被近年来假模假式的比拼彻底倒了胃口,再加上华语流行乐坛充斥的低水平歌手和低质量歌星以及各种弄虚作假层出不穷,令人反感,使观众更加渴望“真”,即便这个“真”并不完美。不少网友留言,宁可在演唱会听到有破音的真唱,也不想听到貌似完美的假唱。

  甚至有媒体也对这个节目不乏溢美之词,称其“饱含真情实感、真材实料、真知灼见的作品,方能获得长久流量,实现‘长红’”,并高呼“唯有‘真诚’,才是永恒不变的‘必杀技’”。

  所以说人的记性,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在盛赞《歌手》节目真刀真枪比拼,令人耳目一新时,就很自然地忘记了此前这档节目曝出的不光彩内幕、歌手修音等争议历史。事实上,如今歌坛修音泛滥,这些音乐综艺节目也要负一定责任,更不用说节目方有心利用争议话题作为维持流量和热度的手段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其实,拿真唱当看点,以全开麦、不修音当成同类节目的竞争优势,本身就是一个悲哀。怎么流行乐坛堕落到闭麦修音早就是基本操作,只有真唱才算是新闻的地步了吗?

  对于从事歌唱职业的歌手来说,真唱是最基本的要求,是职业的底线。可是一批批假冒伪劣、滥竽充数的“歌手”,硬生生把真唱抬成了职业的上限,平时以划水修音为生,真唱等于要人老命。这只能说,现在的流行乐坛,这些南郭先生也太容易混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歌手2024》确实有积极意义,流行音乐想要健康发展,行业自洁,把这些混子清除出去是必须的。

  然而吊诡的是,歌坛真唱运动的最大阻碍,恰恰就是歌迷和大众。众所周知,我国大众对于真唱的态度,呈现二象性,一方面“求真”,要求歌手真唱;另一方面不排斥假唱,尤其是在有特殊需要的场合。比如春晚歌手人均假唱,还有著名的北京奥运会林妙可假唱事件,大众对这些假唱并不反感,还普遍认为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假唱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对于假唱的灵活态度,注定了大众对歌手真唱要求不会太高,除非弄虚作假实在太过分,激起了大众的逆反心理,而这正是《歌手2024》推出的重要背景。

  如果说大众的阻碍是柔顺的水,那歌迷粉丝的阻碍就是坚硬的石。在娱乐圈盛行多年的粉圈文化,已经彻底将歌手和歌迷捆绑,后者对前者是无条件地支持,抵制假唱提倡真唱的建议,恐怕会戳到不少粉丝的痛脚,遭到他们的猛烈反扑。从这个角度来说,《歌手》这类节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希望广大歌迷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者地位,对歌手提供的服务多一些意见,多一些挑剔,倒逼乐坛跳出低水平重复的怪圈,真正实现水平提升,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大胆勇闯 创新有容错机制兜底
拿“真实”当看点 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让孩子追随内心 或是家长的最佳“高考答卷”
警惕 “按需推销”
封闭式圈层社交 智能手表跑偏了
让好房子留住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