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最近有市民发现,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外侧的围栏被拆除了,这一变化也得到了官方证实。据官方回应,除体育馆南侧和东侧的400米围栏因大型赛演活动需要必须保留以外,其余围栏均已全部拆除,实现场馆与街区的无界融合。
无界融合,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场馆和街区从此直接“贴贴”,再无阻挡。拆除围栏,也意味着市民可以和亚运场馆的距离更近一点,享受到的运动和休闲空间更广一点。这展现的是一种开放和亲民的态度,也让市民可以拥有更多的场馆空间,有更好的体验感。
而无界,不仅是空间上的概念,更意味着从此24小时,市民想逛就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还馆于民”。就比如走去游泳馆游泳,不需要绕路找入口,可以直接从博奥路上台阶,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后半夜场馆群的样子,可以走去廊桥上吹风撒欢。
近年来,无界融合的概念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铺开。拆墙透绿,也让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里展现的“一墙之隔”的遗憾不复存在。拆除围栏,拆掉的是距离感,突出的是“共享意识”,也让城市里的风景更多一些,让风景里的人更多一些,也让人更亲近风景一点。
虽说拆除围栏只是一种“物理拆除”,但发生的“化学反应”将是惊人的。
就像当亚运场馆的围栏还存在的时候,围栏像是一种提示,这里是亚运场馆,是杭州亚运会比赛的地方,市民只能买票才能进去观看,这便少了点“共享”的意味,多了点“隔阂”。即便围栏未拆以前,奥体中心游泳馆已经开始对市民开放,但围栏带来的边界感是无形的。事实上,只要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是可以共享这样的优质场馆的。
所以,当围栏一拆,这种开放拥抱的姿态会更盛。套用当下的网络流行词,亚运场馆无界开放,24小时想逛就逛,city不city啊?好city啊。
而当亚运场馆周边的围栏拆除后,下一步还可以有更多文章可做。比如如何进一步提升周边环境,又比如是否可以再优化相关配套服务?举例来说,最近正好是夏季高温时段,是否有遮阳避雨的休息区可以提供给过往市民和游客?又或是该区域的绿植等景观是否有升级的空间?让这里的风景更美?目前来看,可以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所以想要吸引更多人流,相关部门可以有更大胆的思路,去实践、去探索。
不过,以目前相关计划来看,未来该区域已经很值得期待。据官方回应,未来将对周边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提升,让每一位到来的市民都能来有所乐、来有所玩、来有所享。拆除围栏是重要的一小步,从此处可以窥见未来腾飞的更大步子。
而作为每一位到此地的市民,也应该因“无界”而对自己更“有约”。要做行为举止更文明的人,真正成为这片无界空间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和配合,无界的空间才会更美好,这座城市的发展才会更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