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冉
人,不能活在他人的定义里,患得患失;生命,得由自己做主张,才能脚下生风。不论是破除幻象的张继业,还是闷声不响干大事的贾玲,都令我刮目相看。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连日来,萧然大地俨然一个大烤箱,热辣滚烫的夏日,让我想起年初高票房影片《热辣滚烫》。这部由贾玲导演兼主演的作品,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驱散寒冷,燃情万丈。其中,“人活着,总得拼一次”,这一句平实的话,使不同年龄的观众,都心旌荡漾,暗下决心,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搏一把。贾玲的拼劲,使贪恋舒适而想要停止奔跑的我,不禁泪目。真希望,咬紧牙关的自己,会哭,也能笑,浓烈地纵情一生!
时隔半年,我又一次走进影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抓娃娃》成了我的不二之选。与《热辣滚烫》不同,我不必为剧中受姐姐欺凌的“贾玲”愤愤不平,不必为她躲在高大肥胖身躯里的卑微之心怜悯不已,更不需要为她艰辛的夺冠之路打气加油。《抓娃娃》,说的是某土豪别出心裁养育儿子成为学霸的过程,剧情诙谐幽默,立意生动有趣。
每当,有不堪重负的学生,因为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自杀,或者,孩子手不释机整日活在电子游戏的世界而迷失了自己,人们都可能会说——教育出了问题,我却并不赞同。倒不是刻意回避现实,自私地作壁上观,而是我不愿受困于现象,我喜欢聚焦问题的根源与解决。
解决问题,重在如何提问。《抓娃娃》,就在剧情中埋伏了多个教育难题:隔代养育中宠溺孩子的毒害如何避免?如何利用挫折体验激发孩子的责任心与进取心?打造一个严密的控制体系来定制一名学霸是否可行?这些发问,引人共鸣,令人深省。
抓娃娃,与教育体制脱不了干系,但每一个落地的娃娃,似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撒在了各不相同的家庭土壤。马继业,就是电影中被“抓着”长大的娃娃。他,很幸运,出生于富裕的土豪家庭。幼年期,被外公外婆宠成一个圆得可以滚的胖皮球。父亲马成钢,学历有限,但有钱,对继业的成长寄予厚望,他希望儿子德才兼备,将来能继承马家大业。他说服妻子,狠下心肠,把孩子带离舒适的豪宅,租了一幢破旧房子,家徒四壁地扮起穷酸。
环境改造人。贫穷,使继业成为一个乖巧懂事、吃苦耐劳、品学兼优的好少年。但聪明的少年,并不知道,这个锤炼人的环境,是父母花重金刻意创设的,物资匮乏的表象背后,渗透着一个强大的教学与安保团队,确保他的人身安全与学业精进。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精其学业,在这个人造的容器里,继业不负众望,长成一个帅气的学霸,北大清华,在他,是瓮中之鳖。但高考那天,他提前交了白卷,他急着要去解一道更重要的题。
他隐隐觉知,自己置身于一张无形巨网,他想要识破这谜底。这一天,他略施小计,调虎离山,父母精心编织的大网,破绽百出,真相大白——父母很有钱,穷酸只是装给他看的,而他的邻居们,都是父亲安插在身边的学科专家。他悲哀地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无数的摄像头下,他是父母以及团队控制与研究的唯一对象。但他的心底,爱的暖流定会汩汩不绝,他的父母,耗费巨资,倾尽心血,爱的方式假得离谱,但爱,是真实的。
对继业来说,戳穿这个伴随多年的谎言,比考上清华北大更有价值。冲破虚假的完美世界,领受风吹雨打的真切,是他最大的成功。
继业,在影片中迎来了自由的人生,喜剧女王贾玲,因为《热辣滚烫》,暴瘦一百多斤,从此华丽转身。当人们都在等她体重反弹的时候,她优雅大方地出席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修身的礼服,温柔而坚定的笑容,回应了大家的猜测与疑问。
人,不能活在他人的定义里,患得患失;生命,得由自己做主张,才能脚下生风。不论是破除幻象的张继业,还是闷声不响干大事的贾玲,都令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