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味子

母亲的别名叫奉献

  ■刘保敬

  今天是母亲的忌日,在外地工作的我,无法到她的坟前焚香祭拜,只能借用文字,倾诉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她的生命轨迹与那片土地紧密相连,一生勤劳节俭,饱尝了贫穷与落后带来的种种艰辛。作为家中的长女,因家境贫寒与重男轻女的旧俗,她只上了几天学就辍学回家,跟着外公外婆下地干农活了。所以母亲基本上是一个文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我小时候有一次做作业,妈妈拿着我的铅笔,很认真地写过她自己的名字,好像就那么一次,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在贫穷困苦中长大,但她始终对生活充满乐观与期待。在我记事时,农村还是集体生产队。村里一个男劳动力一天工分可以挣10分(最高分),而妈妈只能挣8分,别人家是男、女劳动力好几个,可我家老爸在武汉上班,我们姐弟三个都还在上学,家里就只有妈妈一个人挣工分。所以每当生产队按工分来分粮食或者其他东西时,我们家分的自然比别人家少很多。为了多挣些工分,只要生产队有加班的活,无论大活小活重活脏活累活母亲都抢着干。现在想想,当时母亲一定很累,但我记忆中从没听到母亲喊一声累、叫一声苦。

  母亲深知农村的艰苦,所以在我们小时候总是对我们

讲:你们如果吃不了农村这个苦,就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后来爸爸退休,弟弟去顶职,姐姐结婚后也到镇上去做生意了,我也于1990年当兵离开了家。

  我当兵到部队,与父母的相聚,就变得格外珍贵而短暂。每次探家,我都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回到家,母亲总是忙前忙后给我做许多好吃的,老爸就优哉游哉地坐在一边抽烟,他也享受儿子回家的那份温馨与幸福。我每次回家待上半个月,都会长胖一点,还是母亲做的饭菜养人。相聚的时光总是匆匆,离别又是那么不舍与心痛。还记得我上军校的那个寒假,过完年我想提前一天返校,妈妈为了让我在家多住一天,抱着我的行李箱就是不肯松手,流着眼泪说:你就在家多住一晚上不行吗?在妈妈近乎哀求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提前一天坐上返校的火车。现在想想,自己的举动对妈妈太残忍了,她不希望从儿女身上得到多少,只想儿子能在家多吃一餐她做的饭菜,让儿子在她身边多待一天,而我,却未能理解那份深沉的母爱,那时的我,是多么不懂事啊!

  后来,我结婚成家,定居杭州。女儿的降生,需要人照顾,远在湖北老家的母亲没有半点犹豫就来到我们身边,帮我们照顾孩子。那三年多的时光,也是我与母亲相处最多的日子。

  女儿上学后,母亲也算完成带娃任务,又回到湖北老家,只是偶尔把她接到杭州住上一段时间。可每次母亲来杭州,白天我们大的上班小的上学,她就一个人在我城区的家里,一会儿屋里待待,一会到楼下小区里转转,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交流的人。每天当我下班回到家,她就像小孩终于盼到了大人,又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我烧饭,她就站在我旁边说个不停。现在想来,母亲的唠叨是多么温馨。

  母亲回到老家后,利用闲暇时间,把路边别人不要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花生,每年打出许多花生油送给我们,说自己种的花生打出来的油吃得放心。在她去世的前一年还在说明年要种上棉花,给她的孙女做一床新的棉被,盖着暖和,可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母亲就于2019年8月16日离我们而去。

  母亲一生省吃俭用,但为子女花钱,又特别慷慨。小儿子结婚时,她拿出家里所有积蓄,我结婚时,她又把自己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万多块钱全部拿出来给了我们。我们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竟然还有十多万的积蓄。一个不赚一分钱而且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人,自己还要吃饭、看病、礼尚往来等,她硬是把子女给她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的啊!

  母亲在世,家乡是我的老家,母亲没了,家乡只能是梦见的次数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回湖北老家,不再有母亲的盼望,不再有母亲在门前的等待。

  母亲一生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活得通透,活得真挚自然,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善良一生,勤劳一生,节俭一生。愿母亲在天有灵,保佑她的儿女后代平安顺利,也愿我亲爱的妈妈,在天堂一切安好!儿子永远想念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周刊
   第Z01版:宁围月刊
   第Z02版:重点工作
   第Z03版:民生服务
   第Z04版:宁“融”圈
越来越喜欢自己
母亲的别名叫奉献
船队的“难兄难弟”
把事看透不如看淡
情感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