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说行
三十年多年前踏进师范大门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在人格、品德、学业上为人表率的大先生。孔子、陶行知、斯霞、于漪、顾明远等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先生。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呢?我想到了自己参与创校的两段经历。
六年前的8月,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跨江发展的号召,我和同事们跟随俞国娣校长从上城区跨江而来。我们见证并参与了世纪城奇迹般的崛起和崇文世纪城的发展、壮大,也经历了民转公的波折与煎熬。
今年3月,我被任命为亚运村实验小学的筹建人,一边是一个刚接手半年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和需要带领的学科组团队;一边是整个学校的德育和科研管理,还兼着学生处主任的德育副校长;同时要在6个月内完成新学校筹建,而且是个还在做整体改建的学校,我着实感觉到“压力山大”。更让人焦虑的是,领导给筹建负责人开会,告诉我们,接下来有一百件事情要完成,任务重时间紧。但我问遍小伙伴,是哪一百件事,时间节点多少,需要去找哪些部门,所有人都跟我一样茫然。
于是,我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兄弟学校、街道社区、指导中心、教育局、管委会、市场监管局、建筑公司等领导、工作人员都曾被我问了个遍、求了个遍。曾经,谭校长这样评价我:“楼,你身上有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清高。”我不知道谭校长是夸我还是损我。但自从成为学校筹建人,我变得极其接地气。我告诉自己:只要是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不管什么人都要学会打交道,都得去联系、沟通。
我也尝试做时间管理达人,早晨上班前先去亚运村走一圈,傍晚下班后去巡查一遍,晚上睡觉前脑子里再过一轮,直到眼睛一闭上就能清晰出现学校全貌,脑子一转就能清楚说出建设进度为止;记不得多少次半夜才睡下,凌晨两点多突然醒来,赶紧起床把这一桩桩一件件写在笔记本上,到凌晨四五点再躺下睡一两小时。
同时,我努力跨界学习,未来学校空间设计、后勤财务知识、人事管理制度、建筑材料分类都纳入学习目录,不断拓展知识边界,帮助自己推进学校筹建各项工作。
幸运的是,我的身后有一个坚实、强大的崇文世纪城教育集团,俞校长、谭校长、全体行政和老师们,给予了新学校最大的支持和投入。不论是留在崇文世纪城的老师,还是奔赴亚运村的首创团队,都鼓足了气、铆足了劲,用热火朝天的工作,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无私,用不分你我的大气,投入新学校的建设中。
如果说六年前的创校经历,让我在专业上得以成长,六年后正在进行的创校经历,则是更全面的自我挑战。也许有人会问,你从来不是一个争名求利的人,十几年前,你婉拒做校长,现在都奔50的人了,为了混个校长当,至于这么拼吗?其实,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不下百遍。说实在,跟我同时出道的,比我小很多的人,早就成名成家了。如果是为了当个校长,还真不至于这么拼。那是为了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为了坚守崇文尚德的初心和新班级教育的教师信仰吧;是为了践行教育家精神,追逐光也成为一道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