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
走进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漫画)展厅,一幅漫画映入眼帘,多位观众驻足观看,他们围拢画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偶尔还爆出笑声。我也凑上前去,原来他们看的是我的老乡画友、吉林省漫画家李伟的作品。
吉林省是我的老家,所以我对吉林的美术,尤其漫画动态格外关注。
这幅漫画是本届展览中吉林省唯一入展的作品。
先说说李伟其人,他早年喜欢漫画,并有作品经常发表、入展,后来因为工作繁忙中断画画,十多年没有作品,几乎淡出漫画圈。近几年他重操旧业,漫画不断出现在国内、国际漫画大赛中,时而还摘金夺银,逐渐被同行熟悉,不知情的人见到他的名字和作品还以为他是一个漫画新秀。
本次展览,全国只有56幅漫画展出,竞争之激烈、比拼之残酷,足见入选者的实力与水准。李伟的作品凭借他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脱颖而出。
看着这幅悬挂在五年一度国展大厅里的画,我为朋友高兴之余,更被他的画作打动,看画面:几乎是左上角对右下角,一条斜线上,参差排出六只小猪,右上角左下角大面积空白,这种大胆构图打破了画面均衡,显得很另类。左边是生活中的家畜,它们关注的是生计中的温饱问题。右边的看似猪,其实只是猪形的储蓄罐儿,背面有个投币口,是攒钱用具,它们喜欢金钱。左边生猪与生猪是同性,聚在一起等吃喝,我叫它们“生猪”。右面另三只猪形罐,我叫它们“罐猪”。
标题来了——《物以类聚》。明白了,罐猪与罐猪同类,聚在一起赏黄金;生猪聚到一起想混口饭吃,罐猪到一起为谋条财路。
这就是“类聚”,由此我想那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里可以改成“猪”以群分了。
其实“类聚”也好“群分”也罢,它揭示了志同道合、诉求一致的组合与分离的一种现象,表达了把类型和材质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不同的分档的行为。
否则就是大杂烩,就乱套了。
以类型分帮,以兴趣结伙。这里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画的标题叫“物以类聚”,其实也是“猪以群分”,因为画中的“猪”们相聚的同时,也分成了两伙儿,因此叫“猪以群分”也不算错。我们没法评,生猪是为了食物而聚,罐猪是为了金钱而合,哪一伙正确,哪一伙错误。谁应该聚,谁应该散。没有贬低,也没有褒扬,也不是画者的本意。这画只是表达一种生存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就具有哲理,也存在一种幽默性。如果探求更深层次的聚与分,可能只有共同利益才能解释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物如是,对画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