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冉
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总会带给我多重思考的素材。
人,万物中最活跃而神奇的因子,常上演啼笑皆非的剧本。那些自称百技精通的人,可能一窍不通,是绣花的稻草枕头。那些自律低调的人,则可能技高一筹,是隐藏民间的高手。还有一些人,习惯对社会的游戏规则动些手脚,巧计骗人或向有权势者卑屈颂赞,凸显自己的奇特。色彩斑斓的人性品质,翻腾在形色空间,令人无穷回味。
但,无论如何,最引逗人的部分,是关系之中流动着的气息,意蕴微妙。
对任命的新班长,可以说,我是一见钟情!在一次开学前的教室大扫除中,我就看到这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他不喜言笑,只默默干活不居功。他总是往最脏处走,不偷工减料,也不逃避闪躲。他搓毛巾时有耐心,会等洗出来的水清白了再收手。他擦地面很细致,角落也不放过,会将灰尘裹在毛巾里一齐带走。在我所见学生中,少有的勤劳、踏实与沉稳。
我一直在找聪明又踏实的人,这次,一定是上天收到了我的呼唤,特意派送的!虽然,彼此还陌生,但我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邀他担任班长一职。他只说了一个字:“行!”
总体上,他是一个慢热的人,不甚主动,更不会有意无意来套些近乎,但凡我交代的事情,都认真高效地完成。他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也有同理共情之心。他的内在,自洽圆融,打心眼里,我欣赏这个内核稳定的年轻人!
没多久,有入团候选人推荐的机会,他成了我的不二之选。大概,也是他自己的运气好,遇到了我这个伯乐!然,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啊,他值得拥有。
随后,他承担得越来越多,深得同学们信任。随着相处时机的增多,与我的疏离感,也渐渐消融。在我面前,他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份自如,眼神与笑容里,氤氲着冷静的温和。
某天早上,巡视教室,发现他收在书包侧袋里的雨伞,柄上粘着一层薄薄的透明纸。我瞬间明白了用意——我家的新伞,也有多把打开来却不能用,因为伞柄黏糊糊的。我小小得意地笑着说,“我知道为什么你的伞柄上贴着透明薄膜了……”他说:“放置时间久了,伞柄氧化了。”对此刻的同频,有惊艳的感觉!从他的嘴里,我学到一个科学用词——氧化,我计划采用的办法,与他如出一辙,只是被他先一步见证落地。看来,我们都不舍得把好好的新伞扔掉,我们都会想办法把看上去有些糟糕的事情改造好,物尽其用,才得安心。
批学生作业。问:“你与父母相处时,主要的冲突在哪里?”答:“我弟!”问:“你准备如何缓解这个冲突?”答:“谋杀他!”我内心震惊,这是心意的真实表达,还是个不咸不淡的玩笑,抑或是故弄玄虚博人眼球的说法?同时,又心生好奇,究竟有怎样不可调和的矛盾,让这个孩子的恶念一触即发?又是怎样的心性,让他竟然就这样脱口而出?我收好本子,准备谋一个面对面的聊天,探究一下具体情形。
这让我想起《忧郁的热带》里的一段记载。当年,哥伦布在加勒比海附近看到了美人鱼,就在日记中写道:“三条美人鱼把身体露出水面,看起来虽然没有图片那么美,但它们的圆脸毫无疑问是人脸。”实际上,这是误认,因为智识不足。后人证实,那些所谓的美人鱼,是海牛。因为海牛的头是圆形的,乳房在身体前面,所以,母海牛喂奶的时候,会用前肢把小海牛紧紧抱在胸前,这形状看起来像美人鱼。哥伦布将母海牛看成美人鱼,在当时一点都不奇怪。现代科学已揭开谜底,美人鱼,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现实中并不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哥伦布看到美人鱼有得一比。
美好的想象并非现实,眼见的,不一定是事实。上天没有给人类永远活在梦想或幻觉中的权利,但关系中的能量流是真切存在的,身心觉受也是真实的,犹如哥伦布发现美人鱼时,奇迹般的兴奋与激动。
漫不经心时刻,更有机缘巧合来,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舞动。有时,有一种冲突的张力,对抗或疏离;有时,是一种莫名的交错,纠缠欲罢难休;有时,感到一种怡然的愉悦,美物一般滋养心头。调性可能不同,但根源,都来自同频的共振,能量的吸引。
正如抒情诗人托马斯·格雷所说——“世间多少璀璨晶莹的珠宝,藏在深不可知的海底洞穴”,没有无关紧要的相逢,相逢都有深意在其中。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得之庆幸而珍惜,失之,淡定而从容。也许,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实,给心灵带来的印象或影响。
接受明媚,也接受破碎。关系如镜,映照的,正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