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永祥
做舅爷,是萧绍地区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风俗习惯。大凡女孩子结婚,出嫁当天,新娘子的兄弟(非嫡系的也可,一般4-8人)随男方接亲队伍一同前往新郎家。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这种习俗似乎也很有必要,一则是陪伴新娘壮胆前行;二则向男方父母表达“新娘在娘家从小不明事理,做事大大咧咧,嫁过去之后,希望公公婆婆多多担待”之类的谦逊客套话,担当了新娘娘家代言人的角色。而男方,也将舅爷视为当天婚礼场合中最为高贵之客人,叫上两个能说会道上得了场面的亲邻作陪,好酒好茶地相待。有句俗语叫:“新亲吃麻团,老亲荡团团”,指的就是这个。
我有堂姐好几个,年长的比我大十几岁。因此,我十多岁就担当了舅爷这一角色了。记得第一次做舅爷,由于少不更事,稀里糊涂,闹出了笑话,以至于至今仍耿耿于怀,记忆犹新。
那一次因为要去做舅爷,母亲还专门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帮我做了一套新衣服。堂姐结婚那天,我穿着新衣服,跟在几个年长我多岁的堂哥身后,浩浩荡荡地伴随着迎亲队伍去了新郎家。贵客上门,新郎家自然是热情招待,点心、正餐轮番上来。其间,年岁最大的舅爷代表娘家人与新郎父亲说了,“新娘不懂事,嫁过去给公公婆婆添麻烦,要求公公婆婆多多担待,多多体谅”这些例行性言辞。
吃过午饭,舅爷就算完成了整个使命的大致流程,准备打道回府。这时,新郎家陪客叫舅爷稍坐片刻,然后为每人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糖汆鸡蛋。在那个物资条件还很不好的年代,这是多么可口的美味啊。随着陪客说,“娘舅,点心趁热吃了”一句,我端起碗就吃。吃着吃着,忽然堂哥在八仙桌底下踹了我一脚,我不明就里,继续吃自己的,后来他又踹了我两下,我以为叫我吃快一点,吃好了回家, 就越踹吃得越快,不一会就将这碗鸡蛋吃了个底朝天。
在回来的路上,堂哥问我:“我踹你,你不知道吗?”我说:“知道啊,咋了?”“知道还使劲吃。你啊,真是拆牌子。你这种吃相,他们会以为我们娘家人很穷,会被人家瞧不起的。”原来如此,后来想想也有道理,去做新舅爷,是应该装得斯文一点才是。我当时年纪太小,实在也不知道做个舅爷,竟然有那么多的讲究。
这个事,传回家来,大人们纷纷责备我,以至于后来第二次可以去做舅爷,他们还讨论了一番,而我有没有资格去当舅爷,也成了大人们讨论的重点议题了。
从此以后,我每每出去做舅爷,总是会多看看几个堂哥,做到有样学样,依样画瓢,就再也没有出过洋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