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脸谱

与湘南长者相遇

  ■徐国红

  湘南,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走进湘南,迎接我们的是油光铮亮的农村四好路,一幢幢崭新的农家别墅整洁有序,那些看上去上了年纪的老屋也经过巧妙修补,成了留住记忆的乡愁。

  但湘南吸引我们的,给予我们好奇的又岂是这些。我对湘南的兴趣,从一个在其他地方不曾看到过的戏台开始。

  戏台在牌轩下自然村一个叫前坛的土地庙里。选址十分特别,建在土地庙前厅和后院中间,成了前厅到后院必经之路。于是,戏台在设计上做了巧妙处理,台上中央的木板可以拆卸,背景也用两扇屏拼接。当戏台的背景屏左右打开,台中间的木板被移除,就成了一个挡风遮雨的过道。反之,锣鼓响起,一出好戏上演。这样的戏台设计,我在萧山没有看到过第二个,想来筑庙者是个高人,知道平日里戏不常演,颇有资源整合、物尽其用的味道。这味道在戏柱上也能反映出来,戏柱用萧绍地区常用的羊山石制成,稳稳托住台子,任凭演员在台上翻江倒海。戏柱上铭刻的对联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先贤们的智慧和对后世的教化:“善恶人到底分明,古今事从中相像;离合悲欢安知非戏,忠孝节义天地之文。”读读这些,都是浓缩的哲学,大到宇宙规律道法自然,小到人情世故家里长短。这样的宣教,岂是如今信手拈来快餐式口号所能比肩。看戏的人,悟着悟着,或许人生也会通透起来。

  湘南给我的好奇,还在于这里有一群可爱的长者。当一些地方的农村老人在忙着打牌,或者在菜市场里经营些许蔬菜时,湘南的老者们,他们正成立诗词书社,研究村庄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热心于宗祠的建设和族谱的修订。

  湘南的老者,一行数十人,成了我们此行最好的向导。在韩氏祠堂,他们对韩氏先贤如数家珍:韩琪、韩祖德、韩登安……一个个先贤从他们津津乐道的口述中,从他们整理的文献记载里,从他们所指的石刻碑文上鲜活起来,如雷贯耳!于是韩氏祠堂不再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连祠堂外静默的旗杆石也有了灵性。在时空的挪移更迭中,多少红衣少年从这里策马远行,几多老者从这里落叶归根。他们的心头挥之不去的是湘南的云雨。

  之后,我们还考察学习了於家祠堂、土谷神庙等文化遗存。我们考察学习的时间不多,加上中午吃饭也就三四个小时,若不是这些长者的介绍,或许走马观花的我们会错失一次与湘南共呼吸的感受。他们热爱生养的故乡,敬仰先贤创造的财富,他们接过历史给予的使命,是新农村建设最美的宣传者。

  是的,在他们的自豪里,我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土地庙的戏台,戏台上正演着石家四兄弟英勇治水的故事,只见那演员面露悲凄,哀伤不已,泣不成声唱道:滔滔洪水声依旧,壮士去兮不复返。台下角落里,石五心如磐石,目光坚定。

  是的,在他们的自豪里,我的思绪被一堵墙吸引,墙上绘制着无数个机械齿轮,它们有规则地咬在一起。只见韩桢祥老先生面含微笑,驻足观赏,他大手一挥,那些齿轮仿佛装了电机似的转动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流畅且富有韵律,多么奇妙啊!

  是的,在他们的自豪里。我或许,也想在於家祠堂外静坐片刻,日监在兹。日监在兹。在湘南的呼吸中,闻着岁月静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湘湖周末
   第07版:梦笔桥
   第08版:小记者
画家杜觉民眼中的大围垦岁月(下)
用秃了
有琼瑶相伴的日子
湘南之美
与湘南长者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