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日前,北干街道春江悦茗小区业委会把居民议事会搬进直播间的消息,获得了不少的点赞。
居民对这一方法赞不赞同,效果好不好,其实从参与度便可见一斑。据悉,当时,有100多人进直播间观看了会议,而2022年3月,曾有一次居民议事会,直播间最高峰时有300多名小区业主在线。
为何居民议事会搬进直播间会获得居民支持?该小区业委会主任是这么说的,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把整个会议的过程、会议的决议完整地呈现在网络平台上,让所有居民都能够在线共同观看,并且实时发表评论和参与监督。
而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这一举措贴近了群众的生活需求。
据新闻报道,春江悦茗是2017年交付使用的小区,居民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萧山人,其中有80%以上是年轻居民。年轻人多,也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速地接受“直播间”这种本来就熟悉的方式应用到社区居民议事会中。
与此同时,这些年轻人上下班的时间并不一致,上下班的距离也远近不一,如果采用常见的线下开会模式,从客观因素上就阻碍了一部分年轻人参与居民议事。而线上直播间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则更为便利。下班路上,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参加议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用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成本。
居民议事会的存在,便是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从而从机制上保障发挥居民自治作用,让“群众有话有处说,社区有事有人管”,及时解决群众迫切关注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协同、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家园环境。
因而会议的主角是居民。只有居民广泛参与了,有效传达了居民的心声,这项制度才能真正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好“调解器”和“减压阀”的作用。
如何让居民议事会更好地贴近群众需求,其实萧山不少社区也在努力。如临浦镇东麓池社区的“板凳议事会”,走到居民家门口,摆上几张凳子,哪里都能坐下来听听居民的心声。新街街道新宜社区的“廊下议事”,趁着居民在连廊下休息聊天的间隙,走近居民身边。
当然,无论哪种形式,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居民的想法有没有有效落地,有没有反映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真正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