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充电宝计费方式有改进空间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天津市的李先生最近出门旅游时因为手机没电,于是扫码租用了某景区内的“×借”共享充电宝。过了1小时15分钟,李先生归还充电宝时发现,自己竟被扣了20元。

  “以前借过共享充电宝,1小时也就收费两三元,这次我也没注意看收费规则,扫了就用,没想到涨价这么多,1小时就收10元。而且因为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算,直接收了我2小时的费用。照这样下去,用一次共享充电宝不如直接买一个充电宝划算。”李先生说。

  与李先生同样遭遇的显然还有许多人。《法治日报》记者在某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以“充电宝扣费”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关于共享充电宝商家收费不合理的投诉有近3000条,投诉对象涉及多个共享充电宝品牌。

  除了单位时间价格越来越高,令消费者不满的还有共享充电宝“超时即全部”的计费机制,这意味着,哪怕超时了几秒钟,也是要收整个单元时间的费用。而在日常租用充电宝场景时,耽误几秒钟乃至几分钟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比如要赶往充电宝归还点,就需要一些时间。

  站在共享充电宝经营企业的角度,市场经济嘛,明码标价,收费规则简单明了,消费者既然选择使用这项服务,那么就默认接受这个规则,嫌贵可以不用我的服务,可以选择其他共享充电宝运营商的服务,或者干脆自己带充电宝出门,这样不就没有问题了?至于收费合不合理,价格“刺不刺客”,企业要生存经营下去,自然有其定价策略。企业是要赚钱的,并不是做慈善。

  当然,共享充电宝企业如今活得不容易,也是事实。当年共享充电宝的崛起,可以说是智能手机全民普及的潮流下,消费者普遍患上“手机电量焦虑”时,相关企业瞄准消费者这一痛点,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如今,智能手机普及潮已经过去,增长红利已经消失,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共享充电宝赛道竞争更加激烈,以往的通过低价占领市场的策略不再适用。为了企业生存,共享充电宝涨价乃是必然。

  但是,消费者的抱怨,并非不合情理。对于消费者的吐槽和抱怨,共享充电宝经营企业更要看到其背后的诉求。换个角度来看,消费者的不满,是对消费体验而言,其实就是在表明,共享充电宝的服务,仍有改进的空间。

  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兴起,是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在这个行业要想长久生存下去,消费者的呼声不可不重视。如果共享充电宝运营企业只是为了保证一时的利润最大化,最终声名狼藉,口碑一塌糊涂,那么形成共识后,消费者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共享充电宝品牌乃至整个行业。

  比如计费方式的问题,事实上也很好解决。比如在每个单位时间结束时,设置几分钟的“归还豁免期”,只要在此期间归还充电宝,就免予收费,这样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及时归还充电宝,也能让他们消费支出更安心。再比如充电速度慢,就可以直接通过更新充电宝来解决,作为快消品,充电宝更换周期本来就比较短,换成快充快放类型的充电宝,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此外,也可以推出多种计费方式,除了按时间收费,还可以按充电量收费等。这些都是能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的方式。小改动提升满意度,消费者的声音,企业不妨听一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每一个好人都“留痕” 社会才能更温暖
年轻人“上头”奶茶周边 是场“自我输出”
居民议事会就该想方设法贴近群众生活
儿童不应成为 牟利工具
刑侦剧大热的密码 就一个真字
共享充电宝计费方式有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