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项哲斌 通讯员 翁嘉媚)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加油站”和“调节器”。如何让孩子们在十分钟里能有效“玩”起来?南城小学在上周五(12月27日)决定不上课,推出100个课间游戏,让孩子们玩一天。
在教学楼四楼的走廊上,只见孩子们戴着不同颜色的鸡冠帽,单脚站立,向彼此发起“进攻”。“斗鸡”游戏中,孩子们的脸上满是笑容。一旁的家长志愿者还在倾情指挥,“谁的脚先落地就输了哦。”“可以跳起来进攻。”……
“第一次玩‘斗鸡’,感觉很神奇,鸡冠帽特别搞笑。”“我刚刚不应该犹豫,一犹豫就没站稳,我还想再试一次。”结束了游戏的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不远处,女孩子们的游戏似乎更加“文静”些,定好了起点和终点,在一次次“石头剪刀布”中,两个人“你追我赶”着。舞蹈教室里,一场捕鱼游戏正在进行。家长和孩子们手拉手组成一张“可伸缩”的渔网,参与游戏的孩子随着音乐穿梭其中,防止自己被“网住”。还有“简易版的投壶”不同瓶口大小的塑料瓶摆放在地上,孩子们需要站着将筷子准确投入,看着简单,难度系数却不小,很考验着耐心……这一天,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充满着欢笑声。
“这次我们推出的100个游戏,可以大致分成4类。”校长李国芳告诉记者,第一类是二三十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孩子们的父辈在玩的儿童游戏,如翻花绳、斗鸡、木头人、踢毽子、打沙包;第二类是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抖空竹、踩高跷、滚铁环;第三类是益智类游戏,如成语扑克牌、趣味钟表、算24点;第四类则是和当下生活紧密相关的,如猜职业、猜歌名。“课间游戏,就是要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道具,随时随地孩子们就能玩起来的。”
“平时课间我们也会玩跳房子、成语接龙、飞行棋这种游戏。”三年级的沃芷涵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游戏可以在课间玩起来。”
“今天也是南城小学的首届游戏节。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想以此为基础,让这些游戏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课间活动中有充分选择,有尝试,也能够让学生的课间生活、课间活动更加健康向上,更加具有儿童味道,符合儿童兴趣。”李国芳说,“游戏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我们也希望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和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加喜欢学校的理由,让我们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