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奕俐
又是一年春节,小镇的街头,依然被五彩斑斓的红装点成一片喜庆的海洋。红灯笼如火炬般高悬,似乎在向每一个匆匆而过的行人送上新年的祝福;红对联,飘然挂在家门口,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来年万事如意的期待。这是一片火红的世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味似乎也在流逝,那些温暖的、熟悉的场景,在悄然间离我们愈来愈远。
小时候,春节的脚步总是从家里开始。那时,家里的厨房便是全家最热闹的地方,油盐酱醋的味道充溢着鼻腔,烟火气腾腾,这便是年的味道。一家人在小小的厨房间忙碌着,也欢声笑语着。爷爷忙着剁馅料,和面,奶奶忙着擀饺子皮,其他人则一起包饺子。这可是一年一度的固定活动。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步骤中干劲十足,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专属于春节的仪式感。这不仅仅是包饺子,也是家庭的盛宴,更是家庭齐聚一堂的美好联结。
在年夜饭后的红包环节,更将小孩们春节的欢乐冲入高潮。长辈们总是早早地就准备好了红包,红色纸袋厚实精美,里面放着红红的、崭新的钞票。那时候的红包不仅仅是物质的馈赠,更是情感的纽带,是一种无言的关怀,一份满满的爱。每次从长辈手里接过红包,心里总会泛起一圈圈暖暖的涟漪。长辈眼角的皱纹和含笑的眼神,总会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记忆。年年如此,年年不变。那时的春晚更是全家人年夜饭后的保留项目。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被其中的欢乐氛围所感染,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喜庆。外面是烟花绽放的夜空,绚烂夺目,屋内是温馨团聚的家人,那一天的每一瞬间,似乎都被镶上了幸运的光环。
而如今,岁月的变迁使得春节的庆祝方式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如同一阵风,迅速席卷了每一户人家。曾几何时,红包的重量,是爷爷手心里的温暖,年味便藏在那红色的纸包中。如今,它已化作数字,轻轻一点,便能飞向远方,瞬间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虽然这一切变得如此简便、迅捷,可是却再也没有了当年亲手递送红包时那份厚重的情感。曾经在长辈手中递过的红包,仿佛承载了浓浓的祝福和期待,如今不过是屏幕上一闪而过的数字,缺少了温度和触感。
春节的拜年方式,也随之悄然改变。曾几何时,街头巷尾,邻里亲友,互相走动,带着心意,带着礼物,一路上笑声不断,热闹非凡。而今,打开手机,简单几句祝福便已足矣。按下键盘,指尖轻触,拜年便完成,仿佛在一片机械的冷漠中,我们早已忘却了走进他人家的温暖门槛,忘却了坐在亲人身旁,感受那份由衷的关怀和祝福。然而,当我看到那些因工作或生活不能归家的亲友,依然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电子红包传递着温暖的思念时,我又不禁心生慰藉。虽然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份绵长的亲情与祝福,依然在彼此的心中萦绕不去。
家人的心即便远隔千里,只要彼此紧紧相连,那份温暖便足以穿越时空的距离,直达心底。所以,年味,最终并非某一时刻的仪式,而是家人之间那份千年不变的关怀与祝福。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只要心中没有隔阂,这份年味便永远不会褪色,依旧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