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萧山首家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将于3月5日正式开始营业。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到底友好在哪里?
首先是环境友好。食堂主要采用蓝白色的装饰,简约而清新。更友好的是,里面既有适合朋友小聚的多人桌,也有适合独自用餐的单人桌,满足青年的不同需求。这里是一个人吃饭也不会感觉尴尬的地方。
其次是价格友好。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是以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本地餐饮品牌,共同打造的食堂。尽管没有老年社区食堂的政府补贴优惠,但充分满足了年轻人“健康、实惠、方便”的用餐需求。据餐厅经理介绍,考虑到青年群体存在独自用餐且喜欢丰富菜品的情况,食堂的菜量比其他同一连锁品牌的餐厅要少一些,同时价格也便宜了20%左右。此外,食堂还推出了不少优惠,让年轻人在吃饭的时候,能够以实惠的价格选择更多的菜品。
萧山打造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的最主要目的是“让青年人有地方好好吃饭”。这样的青年友好型食堂让吃腻了外卖、没有时间自己动手的年轻群体有了更多选择,也顺应了新阶段消费方式的变化。
当然,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或许还可以发挥一些更多的功能。
据了解,食堂所在的城厢街道接下来还会通过青年共餐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发挥青年友好型食堂的作用,为青年提供更多的交友、交流的空间。同时,在食堂附近城河沿线,该街道也将借助咖啡厅等符合青年兴趣的多样态嵌入式文化空间,打造集文化、休闲、教育、用餐于一体的城河青年服务圈,助力萧山打造“青年向往之城”。
让老城区因为青年人的聚集而焕发出新活力,这样的场景自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事实上,打造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并不一定要花很多的成本。早先年轻人涌入老年社区食堂就餐的消息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灵感。
为了吸引年轻人长久驻足,又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不少老年社区食堂根据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就餐时间,安排分批次、分区域就餐;有的社区食堂提供精准化服务,瞄准这两个兴趣偏好不同的群体,分门别类打造菜系……这些尝试和创新也是值得鼓励的。
或许,在老年社区食堂的基础上,鼓励运营单位不断进行模式创新、服务升级,满足青年人的用餐需求,从老年社区食堂升级成全年龄友好社区食堂,充分扩大消费群体,从而以“公益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形成自我“造血”的机制,激活社区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青年友好社区食堂扩面方式。
当然,无论采用怎样的建设方式,青年友好型社区食堂的设立,是萧山打造“青年向往之城”的创新举措,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的萧山,正以一个个细微的转变,让青年喜欢上这里,愿意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