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代波澜里的“沪上烟火图”

  文/胡胜盼

  石库门砖墙上斑驳的苔藓,屋檐挂着的细密雨帘,堂口煤球炉上馄饨的热气,天井里晾晒的碎花被单,灶披间飘出的腌笃鲜香气,混着书里人物的眼泪,在潮湿的春夜里凝成化不开的悲喜。翻开大姑娘新著长篇小说《沪上烟火》,一幅充满老上海特有文化元素,有着浓郁地域风情的市井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小说以回沪知青林玉宝的视角为切口,用地道“沪语”讲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社会风貌和人间百态,描摹出生活皱褶里的情感、梦想与喜怒哀乐,展现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的积极面貌。80年代的上海弄堂,满是人间烟火,也藏着时代的波澜。在作者看来,《沪上烟火》是通过聚焦现实主义、爽感、地域性和方言写作、人物的多样性四个方面,对年代文做了“一次大胆尝试”。

  《沪上烟火》继承了《繁花》中“沪语”写作的特色,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网络文学方言写作当了一回“探路先锋”。不过,对于网络作家来说,使用方言写作是带有冒险性的。凸显自我个性与吸引并留住读者,对于作者来说同等重要。事实证明,作者走了一步险棋,但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作者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与小说中的女主角林玉宝一样,都是返沪知青子女,在弄堂里长大,上海话对她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语言。小说中使用大量沪语特色词汇、短语及句式,如:轧三胡(聊天)、老卵(强、厉害)、混堂(澡堂)、忙来兮(很忙)、邪气(很,非常)、哭册乌拉(流眼泪);形容鲁莽的“憨吼吼”、表示花心的“花嚓嚓”、修饰闷热潮湿的“黏湿答答”,等等。这些具有特殊味道的语言不仅有着强烈的代入感,调和出原汁原味的上海生活滋味,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上海打开了一扇窗。

  一部成功的小说,所依托的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精彩的故事所依托的又是令人难忘的角色塑造。《沪上烟火》里,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人物形象立体饱满,个性鲜明且各具特色,“小人小事”,绘就芸芸众生相,是作者的高妙之处。林玉宝的人物设定符合大女主成长小说的特点,低开高走的命运轨迹牢牢锁住了读者的心。林玉宝的生活布满了荆棘,她从新疆回城,却遭遇了家庭的冷漠和爱情的背叛,但她并没有沉沦,也没有陷入哀叹命运捉弄的泥淖里不能自拔,而是在困境中迸发出坚韧与智慧,谋生也谋爱。男主潘逸年毕业于国内最好的建筑系,从国企的顶梁柱建筑师下海开公司,是个能力很强的精明高富帅。他与女主走了一条“先婚后爱”的感情之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两人都因为不曾放弃对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共渡难关中守望相助,也将真挚又美好的烟火爱情最终修成正果。

  汪曾祺先生曾说:“市井小说没有史诗,所写的都是小人小事。市井小说里没有英雄,写的都是极平凡的人。”所以,小说中的配角同样也是复杂多面的。女主前男友是一个“当代陈世美”的人设。对于这样的角色,作者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宣泄个人好恶,而是通过女主活得善良而又有尊严,反衬他虽然娶了富家女,却没得到女方一家的尊重,留白等待读者自行去评判思考。薛金花,女主母亲,一个世俗却不低俗的女人。她的市井泼辣,原来是伤疤结的痂,揭开后看到的却是血淋淋的母爱。她算计、节俭,只为给家人最好的生活。刘洁的故事,更是让人心碎。她为何狠心弄残自己的腿?那份绝望,那份无奈,让人扼腕叹息。她与潘逸文的错过,成了心中永远的痛。

  小说中有故事,有方言,还有美食、上海人的讲究,写来鲜活、细腻、余味悠长。条头糕、双酿团、蝴蝶酥、花生糖、清炒红米苋、年夜饭上的八宝鸭,既精致又讲究……作者将老上海人饮食等日常生活细节悉数填充在小说中的角角落落,如同密密麻麻的针脚,使得小说更有了生活的质感。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本色叙事,平视审美,作者通过叙述个体命运的浮沉,在爱恨矛盾对峙和温情融合中透露了生活的张力和魅力,折射出时代的命脉和变迁。因而,《沪上烟火》也就拥有了一种历史的厚度、时代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真实而又具温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时代波澜里的“沪上烟火图”
和汪曾祺一起尝春天
触摸属于德国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