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触摸属于德国的浪漫

  文/半文

  晒着春天的太阳,读《遇见德国》,这是一场轻松的旅程。印象中,德国,是工业之国,工匠、规矩、刻板,事实,任何人都有不同的面孔,像白天和黑夜。走进《遇见德国》,可以亲手触摸属于德国的浪漫。这个叫王翎芳的作者很会书写,她带着摄影器材、摄像师、闺蜜,一面拍,一边写,把美图、美文放在一起,让人可以一边读美文,一边赏美景。

  她说,去德国的最佳时节是秋天,天空总是晴朗,气候宜人。最佳方式是自驾,用方向盘丈量这个城市。因为飞行,你无法触摸大地,而行走,又受限于体力。

  对德国,印象最深的是美酒。葡萄酒、烟熏黑啤。维尔茨堡多白葡萄酒。三百年前,古堡主教宫下专属于教皇的地下酒窖,现在,只要提前预约,游客可以品鉴到十几种不同的葡萄酒。她说:“历史未曾从你我的生活中离去。”那些好看的葡萄酒瓶,被改装成烛台,在一排排高大的橡木桶前,摆下长长的实木条桌,烛火点点,倒映一杯白葡萄酒的澄澈,前尘往事,今夕何夕!

  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啤酒,深入这个国家文化的骨髓之中。这个并不大欧洲国家,有1300余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多达5000多种,平均每个德国人每年喝掉啤酒138升,这个计算,并没有除去儿童。可以计算下: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一年喝下了多少啤酒。它是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仅100万人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慕尼黑啤酒节,已经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十月,盛装出席。慕尼黑啤酒,是一种颜色不太深的黑啤酒,也称巴伐利亚啤酒。最正宗的慕尼黑啤酒,大木桶装,酒体醇厚,麦芽香气突出。一个啤酒节除了要吃掉大量的鲜啤酒,还要吃掉数百万只烤鸡。

  说到酒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属于德国的美食,印象最深的是整只的烤鸡、香肠火腿,猪肘猪肩经过简单烤制之后,切片,外皮酥胞脆,肉香浓郁,蘑菇酱、肉汁、白萝卜沙拉调味,加芝士,加搭配了奶酪、酸黄瓜、面包和各种切片香肠火腿的冷盘。这世上,唯有美酒和美食不能辜负。还有音乐,音乐节。在啤酒节中,加入音乐,加入舞蹈。日耳曼人,有属于自己的浪漫。

  数百年前的古城堡,千余年前的古城,和城墙上那个古老的秋天。罗滕堡的市长,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为保护城市免受战火波及,一口气喝下2.5升葡萄酒。后,这个在数百年前豪饮的市长化身为一口豪饮钟,自1910年起,每日早晨10点,在这个城市上空敲响。当年的故事,便在这钟声里被日复一日地复习和记忆。

  美因河畔,维尔茨古城堡。或说,维尔茨古城堡畔,美因河。当现代生活跌进时光深处,让人感动和敬畏的既有厚重的历史,也有温暖的生活。人文的、自然的,德国人的浪漫在于人文与自然的并重。河流、森林、生态公园,爬满藤蔓的老墙。用带着两个长长牙齿的硕大的钥匙插进锁孔,转动,“咔”的一声,钥匙打开。“吱嘠”轻响,八百年前的木门开放。

  今夜未必有雪,但圣诞老人已经在路上。德国人可以把每一天都过得像圣诞节。可惜,圣诞老人不会开车。我喜欢看作者和她的闺蜜在德国高速上开车那一段。德国的高速不收费,不限速,她说:开到180码,仍很平稳,一边在开车,一边在酣睡,两不影响。

  扫每个章节题图边的二维码,可观看《遇见德国》团队拍摄的视频。翻书的扉页:遇见德国/王翎芳,贴布导演藿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7月。简单算算,这已经是八年前的德国了。立春日,遇见春日暖阳,遇见《遇见德国》,也是一种缘分。乙巳,计划读几本在书架上站立多年的书。我买书有瘾,架上,架下,许多来不及拆来不及读的旧书。旧书,当时买时也是新书。有时,衣不如新,书不如旧。像这本《遇见德国》。所写的文字,所写的相片,都是八年前的德国。八年,如果是一件衣服,都该扔了吧。书,仍可晒着立春的暖阳,慢慢地翻看。视频,亦仍可观看,且清晰如昨。八年前的德国,九千公里之外的德国,我用一个下午走完。轻松,且欢喜。

  这是一段愉快的旅程,亲手触摸了属于德国的浪漫。如果有一本《遇见英国》《遇见意大利》《遇见北冰洋》,我仍会去翻看。没出过国,看一本《遇见德国》,假装自己出了一次国。下次老友相聚,聊天,聊起德国,可置喙两句。反正,他们又不知道,我说的是八年前的德国,纸上的德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时代波澜里的“沪上烟火图”
和汪曾祺一起尝春天
触摸属于德国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