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任舒婷)日前,在戴村镇三清茶基地,春茶芽头饱满,鲜嫩欲滴,首批春茶正式进入开采期。
据了解,该基地引入了绿色茶园智能防控系统,该系统的数据采集环节是一大亮点。自从田间安装了趋色性害虫智能测报仪,茶农们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智能测报仪与手机上的智能虫情测报小程序相配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虫害监测体系。设备每天自动拍摄黄板上的照片,凭借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能精准自动识别板上的害虫种类与数量,还具备自动卷板功能。茶农只要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诱虫卷,就能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小程序实时了解田间虫害情况。这种智能化的监测方式,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而且为后续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除了趋色性害虫智能测报仪,整个防控系统还包含土壤墒情监测站、小气候监测站、茶叶长势视频监控等设备,它们协同工作,实时监测茶园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降雨,以及茶树生长状况等全方位数据。这些数据被源源不断地传输至数据分析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深度分析处理,为茶园管理者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依托精准的数据分析,智能防控设备得以大显身手。天敌友好型诱虫板、小体积昆虫捕捉仪、多功能捕捉仪、船型捕捉仪等纷纷投入使用。它们或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将其诱捕,或是通过干扰害虫交配繁殖、精准杀灭等方式,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在科技的加持下,基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从 “盲目撒网” 转变为 “精准打击”。
这一转变带来的直观成果,便是茶叶质量的大幅提升。据统计,引入绿色茶园智能防控系统后,基地的农药用量下降30%,工人成本下降25%,茶叶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减少农药的使用后,茶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更上一层楼,在市场上卖出了更高的价格,也开拓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茶叶品质的提升,直接带动了戴村茶农的收入增加。茶农们通过参与茶园管理,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劳务收入,还能从茶叶增产带来的利润分红中受益。此外,随着戴村三清茶知名度的提高,周边相关产业,如茶叶加工、乡村旅游等也蓬勃发展起来,为戴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形成了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良好局面。
接下来,戴村镇将继续加强对茶产业的支持与引导,提升茶叶品质,做大做强三清茶品牌,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人品尝到戴村三清茶的独特韵味,感受春天的美好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