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通讯员 任烨倩
“老师,你看,小草在写诗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近日,在机关幼儿园的草坪上,一个穿着汉服的小男孩指着满地的小草兴奋地喊道。在他身后,一群“小诗人”正忙着用橡皮泥捏出“举杯邀明月”的酒盏,用纸筒“望远镜”寻找“李白的云”“苏轼的树”,他们把整个幼儿园变成了一个会“写诗”的童话王国。
老师更是别出心裁,把古诗编成童谣,带着孩子们边唱边跳。古诗不再只是书本上的陌生符号,而是化作能触摸、能感受、能玩耍的“好朋友”,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园长朱燕敏介绍:“这些小诗人是我们阅读月活动邀请的重磅嘉宾,老师们把古诗融入户外活动,用绘画、音乐、情景剧等多元形式解构经典,让传统文化像春风般自然浸润孩子的心灵。”
随后,幼儿园的广播站也成了“小诗人”的舞台。在午间时分,幼儿园创新打造了一个别样的“空中诗苑”,时间一到就会传出不同班级不同孩子的诵读声。当孩子们念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笔下的春天仿佛就在眼前舒展开来;而当他们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的豪迈也随着声浪翻涌而出。那一刻,传统文化就在这一吟一诵中,悄悄住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最令孩子们欢喜的,莫过于在大树下举行的“春日诗会”。他们穿着传统服饰,围坐树下,宛若古代小文人举办的“诗词大会”。小姑娘摇晃着脑袋吟诵《咏鹅》,歌声与枝头鸟鸣相和;小男孩挥袖吟诵《小儿垂钓》,童声清亮如摇铃。这场“大树下的诗会”,让古诗从书本跃入生活,化作孩子们记忆里最甜的“书香味道”。
“原来古诗可以这么好玩!”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看到他们快乐的模样,参与活动策划的高玲丽老师感慨道:“这种沉浸式体验,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神奇大门。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与先贤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活动课堂到园内小广播,从手指间的橡皮泥到树下的诗会,在机关幼儿园里,孩子们用童真的眼睛发现诗意,用稚嫩的小手触摸诗行,把千年的文化写进春风里、写进欢笑中、写进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我们相信,这群平均年龄不到7岁的“小诗人”,正用最纯真的方式演绎着传统文化的全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