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小学306班 王乐闻
“快点起床!”“快把作业写完!”“快去跳绳”……记忆里,我的每天都是在一声声催促中度过,即便是暑假。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常常都是玩具、iPad和游戏,我不想每天都在无数的作业、体育锻炼中度过,感觉好辛苦。
爷爷总说我懒,总和我唠叨当年老一辈人围垦挑泥有多么辛苦。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爷爷,围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挑泥,不是有挖掘机、卡车吗?”爷爷没有回答我,反问道:“记不记得去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我们带你去看潮水?”“当然记得!”那可是我第一次在钱塘江边看到真正的潮水,银白的浪花像千万匹白马在奔跑,轰隆隆的浪潮声像是天上的雷公在敲鼓,那气势真令人震撼。爷爷粗糙的大手按在我肩上,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萧山人,可是敢跟这汹涌的潮水要土地的。走,今天带你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沿着钱塘江边行驶,爷爷让我看宽阔的马路和岸边的高楼大厦,他笑起来的皱纹里仿佛都透着骄傲:“你敢相信吗?50年前,我们的脚下可全是潮水和滩涂,路都没有,哪来的车子,老一辈人就光着脚踩在咸水里,用一筐筐泥土和沙石把滩涂围起来造堤坝、造土地,这些全靠肩挑手搬。”“怎么可能?”一路上,我仍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目的地很快到了,爷爷带我来到了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在这里,我聆听着老一辈人围垦的故事,看着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心里的震撼不断增加。通过VR眼镜,我还看到了还原的围垦场面:年轻的“爷爷们”弓着背挑着担,裤脚卷到膝盖上,脚踩在泥水里,像一群渺小却倔强的蚂蚁搬运比自己大得多的物品,不知疲倦。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听着爷爷自豪的讲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围垦很苦,但萧山人却用“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创造出了奇迹。
后来,我常常和家人去钱塘江边走走看看,书包里也一直装着在滩涂上捡到的贝壳。每次,我犯困犯懒或者闹情绪喊累时,看着贝壳上的纹路就会想起那暴雨中翻滚的浪花,那些扛着扁担依旧挺立的身影,所有的画面像潮水般推着我向前奔跑,奔向更远的海平线。
我知道,“弄潮儿向涛头立”是萧山人用智慧、勤劳与自然博弈的生动写照,而那种开拓如潮、拼搏似浪的围垦精神,更是一堂我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课。
(指导老师 董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