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梅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要说,伊肯定要写那些美丽的油画了。
嗯,油画在春风里笑,但我现在只想写写一群笑在春风里的人。
3月18日,天空一片清澈,垂丝海棠飘着淡淡的清香,浦阳江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江面上,给春天增添了浓浓生机。今天在这里将聚集一群充满文化气息的人。
她来了,顺着江边走来,如丁香般的女子,这是我今天特别想见的人。她叫山雨。一个十多年前认识的网友,几年前见过一次,对她的印象特别深刻,笑起来嘴角上扬,很干净。
知道今天的采风活动里有她的名字后,我就很期待与她的再次相遇。
几年不见,山雨还是那个山雨,只是多了几分成熟的美。相见时的喜悦不必言表。而她身边的那个蹦蹦跳跳长得像隔壁“大男孩”的卡卡老师又吸引住了我。
山雨说,卡卡老师是孩子王,她写的儿童文学作品可牛了,还专门开过新书发布出售活动。
我好像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卡卡老师,当她憋足劲想用脚去踢开摆在路口的大圆石块时,我忍不住也跟着她学了起来,好快乐可爱的一位老师啊。可是当我看到她在行走的过程中,潇洒自如地秒成一篇散文呈现在眼前时,我又被她超人的才思惊到了,多么细腻温情的文字!卡卡老师怎么可能是我隔壁的大男孩,她分明是豪爽的女侠,多情的作家。
江上的风把我们吹进了义桥镇诗词馆,里面的会议桌上放着几本老师们的新书。
首先触摸到的是蒋兴刚老师的诗集《金家埭》。一看到书名,我就想到了经常坐公交车路过的金家埭,一本诗集,没有用诗一样的书名而是用了一个地名,难道蒋老师是金家埭人?
书中自序里证明了我的猜测。
蒋兴刚老师,十多年前我就在北干听风的文学版面论坛上熟悉这个名字了。那时候他发的现代新诗很多,都是一发主帖就走人的那种,不像我们,只要有认识的网友发主帖,不管你写得多正经,我们都齐刷刷地在下面灌水,一灌就是几页。然后又兴致勃勃地去寻找下一个水口。
而在蒋兴刚老师的主帖下,我好像很少去闹,总感觉他在自言自语,就算他的主帖沉到另一页面了,也很少见到捞上来。于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对文学很执着的人。
后来听很多人说起蒋老师,说他出名了,成了大作家了,我看到书中简介上,蒋老师出版的诗集都到第四部了,我不禁又一次对他肃然起敬。
黄建明老师的作品,如我这样的无名之辈手里已经拥有两册了,足足证明他的实力强大。而今天握在手上的这本《昂贵的记忆》竟然是他们父子同著,敬仰之心又如浦阳江水涌动。有什么能比后继有人更让人值得欣慰的呢?
黄坚毅老师的《看点红楼梦》有些厚重。一直敬佩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我们一起走过四十多个年头,他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成绩不是我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可以概括的。黄坚毅老师是我们义桥人的骄傲。
《一树怀念》是孔鸿德老师的作品,我不认识这位老师,这次活动也没有机会认识。从他的名字上感觉这位老师应该跟儒学有缘,名字上又是孔又是德,一看就是有学问的大师。可当我打开这本《一树怀念》时,被里面满满的爱恋感动了,原来是如此柔情的一位鸿德哥哥啊。
陈于晓老师是我一直仰慕的作家,当手上捧着他的《诗眼看萧山》时,我在人群里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他的身影,当午餐时知道陈老师就坐在我们身边时,我是很有些激动的,那么低调有内涵的一个男子,你瞧瞧他的手如女子般细腻白净,难道那些优美的诗句就是从这双小小的手里喷涌而出的吗?
此时,站在我面前的这位高大男子是我久仰的徐大编辑,望着这大个子帅哥,我忽然胆怯起来,他的身上仿佛有一股军人的气息,威严而挺拔,原来从诗意林到诗词馆再到油画展览馆,我好像一直跟在这个男人的后面,还一直用目光丈量他的身高,由于自己天生矮个子,所以看到高大的人会特别关注一点,可又不敢太靠近,会让自己变得更没有自信。
徐老师的身边好像有一个专业摄影师,抓拍的功夫十分了得,所拍摄的作品视角很特别,当他抓拍我们和徐老师说话的瞬间时,幸好徐老师刚刚坐了下来,不然,那种高矮比例,会让我无地自容。
黄昏的余晖正慢慢倾斜,黄石垅水库的上空,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我们几个老相识在玩劈水花,小时候的童趣在此时此刻暴露无遗。
是的,这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一生依恋的家乡,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都有我们割舍不去的情怀,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以前描写家乡的几行诗句:
垅抱群山映夕辉,临江点点白鸥飞。
村烟袅袅如仙境,梦里家山在翠微。
朋友,让我们在春风里一起欢笑,让更多的朋友来感受我们家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