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一湖盛开的浪花

  ■黄建明

  义桥镇许贤南坞山里藏着一片湖。

  不远,又僻静,对于忙碌的我们来说,去看看这一片湖,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片湖,就是黄石垄水库,目前萧山库容最大。

  当我沉着微笑,望向这一袭水的时候,我好奇许询为什么选择黄石垄的究山作为隐居地?

  许询写下许多诗词,可惜的是,大多散佚或存残句,仅《竹扇诗》比较完整地留存于世:“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疑秋蝉翼,团取望舒景。”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其被尊为东晋玄言诗人的代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唐朝,多少诗人就是为了追寻许询,从义桥渔浦出发,沿着浙东运河,过镜湖,溯曹娥、剡溪,追寻东晋名士的足迹,载舟扬帆、击节高歌,成就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

  诗歌代有人才出,一代追寻一代,生生不息。清乾隆四十七年,黄石垄边的开善里,由北坞人金兰联络诗友组成云峰诗社。他们把家乡山水题为“开善八景”诗,互相唱和、互相切磋,在萧山、山阴一带颇有名气;如今,义桥镇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也涌现了一大批诗词爱好者,他们讴歌家乡,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所以说,这里的水,是与众不同的,一溪夹道枕流水,舞尽人间千秋。

  这里的水,是一弯一弯的诗,是带着市井的烟火气息的遗迹,是带来幸福和富足的绵延流长。

  这里的水,浓缩了太多的故事。

  传说抗战时候,黄石垄这一带荒草连天,有一人多高,鬼子过了浦阳江后,直奔南坞。要到南坞,必须过黄石垄,而鬼子一看到一人多高的草,听着风吹荒草发出的“沙沙”声,以为中国军队有埋伏,就立刻退出,南坞由此成了许贤抗战时候的“孤岛”;1955年许贤遭遇持续干旱,粮食歉收,于是在次年腊月,许贤乡修筑黄石垅水库大会战打响。特别感动的是,戴村区其他乡镇的老百姓,也响应戴村区政府的号召,从全区各地赶拢来,帮助许贤乡建造水库。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奋战,黄石垅水库终于建成。有了水库,许贤外畈的2300多亩水田也不再因旱而影响收成。旱季时,只要水库闸门一开,清澈的水流就会欢快奔流,去滋润这一方田地。

  从此,黄石垄成了一片湖,一片义桥人心目中完美的湖。“石垄赏月、究山观桃”悄然成为许贤人膜拜东晋隐士许询时的理想赏景习俗;一个甲子过去,义桥镇人民政府投资500万元打造的黄石垄景区,让这一片湖区更成为义桥“三胜”之一,有“十里桃花,诗画石垄”之美誉。

  义桥从来不缺乏水,它的最大优势也在于水。走进孟浩然、陆游都曾甘愿流连的义桥,走进千年的古镇,你会被迎面扑来的青山绿水所惊诧,而现在的故事,又在清凌凌地荡漾。

  现在的黄石垄,更像一个桃花湖水景公园,携带一缕浓浓的历史芳香,流淌出自然与民风、风土与人情,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脉相承,与湘湖遥相呼应。漫步湖边,俨然是在逛一个公园了。湖水清清,碧波荡漾。湖岸的绿化不仅品种多样,而且能够连片成线,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植被。垂柳依依,随风摇摆。草坪翠绿,桃花姹紫嫣红。卵石游步道蜿蜒向前,不时出现的钓鱼台,给了市民一份悠闲和安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整个水库的生态系统,护岸不是传统的石块水泥驳岸,而是采用自然软质驳坎,促进水生态正常循环,以便水生植物扎根,为溪中的小鱼儿提供一个“谈情说爱”“筑窝产卵”的地方,把鱼儿的根留住。

  夜晚,来这里沿着环湖一周走一走、歇一歇,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享受一份喧嚣之外闲适放松的心情。“东西雨过苔痕润,左右晴分浪影收”,湖水与天空一色,这明丽光彩的一切,与绿地、青草、树影构成了黄石垄独特的魅力。用手掬起水,水从我手中渗漏,那种凉丝丝仿佛抵达身体的每一处,让我感受到了水中蕴含的无拘无束。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人,对“洁化、序化、绿化、亮化、文化”的黄石垄水库都会有发自内心的称心如意。

  水库给义桥人带来了福利。

  水,给义桥带来了诗意。

  就像渔浦,就像西江塘,就像一阕宋词。

  这是一种怎样的奢侈!我坚信,未来的义桥,一定是翩翩彩蝶,有化蝶一般的凄美,有最绚烂的轻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化·影像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广告
   第08版:新媒+
一群笑在春风里的人
阳台花事
那一湖盛开的浪花
义桥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