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专栏,一起追忆烈士的英雄事迹。英烈精神,浩气长存!英雄烈士,永垂不朽!
■文/朱林飞
清明前夕,我们在益农镇久联村见到了68岁的曹来根。他是萧山革命烈士曹素民的继孙。见到我们,曹来根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档案袋,里面珍藏着一张特殊的烈士证书。历经60多年的岁月侵蚀,证书依然保存完好,毛主席的亲笔签名清晰可见。这是曹素民烈士英雄事迹的见证物,1956年,他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曹来根的叙述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重新回到百年前的烽火岁月。曹素民,1901年10月出生于绍兴柯桥区王坛镇青坛村,父母取名昌福,希望他能过上平安多福的生活。1911年,因生活所迫,曹家两度迁移,最后定居于现在的萧山益农镇久联村。
曹素民小时候很爱读书,尤其爱看各种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也养成了他倔强豪爽、好抱不平、乐于助人的性格。
1919年,18岁的曹素民经人介绍到上海一家酒店打杂。五四运动爆发,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曹素民积极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中。
1925年,曹素民被推荐到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志愿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跟随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曹素民随第六军来到武汉,后转战江西,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之后,曹素民奉党组织指示返回浙江,先后在嘉兴、兰溪等地从事军事和农民运动。1928年4月,他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县(今属余杭)县委书记。10月初,他到绍兴重建党组织,成立中共绍兴县第六届委员会,任书记兼组织、军运等工作。其间,他利用《绍兴民国日报》访事员身份,撰文揭露反动派,歌颂工农运动,启发民众觉悟。
1929年11月,省委通讯机关遭敌人破坏,因党员名册泄露,正在绍兴龙门桥左新庵召开会议的曹素民不幸被捕。第二天,他被押解到位于杭州的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曹素民积极参加斗争,无论敌人怎么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定党的信念,英勇不屈。1930年8月27日凌晨,曹素民被秘密枪杀于狱中。
曹素民一心干革命,终生未婚。按当时的习俗,曹素民的大哥将儿子(即曹来根的父亲)过继给曹素民。
曹来根回忆说,就义前的一个星期,天气很热,当时还是孩子的父亲前去探监。父亲看到爷爷穿着背心和裤衩,戴着手铐脚镣,被狱警夹持着拖出牢房。由于刚受过刑,爷爷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他大义凛然、不屈不挠的样子,深深刻在了父亲的心里。一个星期后,父亲再去探监,爷爷已经被杀害。在从容就义前,他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留给了狱友……
在曹来根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青坛村山脚下曹素民的故居,如今已被列为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的一砖一瓦,足以让我们抚今忆昔,曹素民从这里起步,走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近百年过去了,曹素民的事迹代代相传,他的英名不仅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