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孙薇)近日的一个傍晚,城厢街道南市社区网格员收到居民小朱的微信留言:“咱们社区有反诈的工作人员么?快救救我爸爸,他就像被洗脑了一样,加了各种群要交学费,我已经说不好了。”
网格员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90后书记孔青。孔青与社区负责反诈工作的00后小于立即赶往老朱家。
到达现场后,孔青对老朱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劝说。据64岁的老朱讲,他平时经常会看抖音直播,自己也想开直播引流。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位自称培训机构的老师联系老朱,说可以指导老朱快速“增粉”扩大影响。此举正中老朱的下怀。原来,老朱一家四口有两人是残疾人,他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补贴家用。于是,在“老师”的推荐下,老朱安装了一个App,并通过这个App开始了所谓的专项辅导。其间,这位“老师”又给老朱推荐了“某总监”,总监称老朱只要交一笔推广费,他们就可以帮助他买流量。
在老朱忙着这些事的同时,细心的小朱发现父亲关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沟通中察觉到父亲可能陷入了电信诈骗的陷阱。在多次劝说老朱未果后,小朱回想起社区之前开展过反诈宣传,于是试着向社区寻求帮助。
同行的小于用手机搜索了不少类似的电信诈骗案例。老朱这才恍然大悟,确信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接着,小于给老朱讲解了反诈相关知识,并为他的手机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老朱感激地说:“还好我家小朱找到你们帮忙。这钱要是汇出去了,肯定就要不回来了。”
小于早在读大学时就接触过反诈宣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想到工作之后恰巧负责社区反诈工作,此次“争分夺秒”的反诈拦截经历,也为他今后推进反诈工作提供了真实案例。
孔青表示,社区后续将进一步做好反诈宣传,将反诈工作的触角再延伸再渗透,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真正筑牢居民的财产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