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乡村振兴 多管齐下构建幸福乡村生活

区政协委员许连江

  ■文/项亚琼

  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今年初召开的区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许连江委员提出《现代社区背景下南片乡村产业场景建设的建议》提案。针对我区南片乡村产业场景打造过程中出现的五大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铿锵发声只为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现代社区建设的背景下,我区南片乡村产业场景的打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总想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区政协委员、浦阳镇副镇长许连江说。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许连江注意到:2022年我区南片161个行政村中,经营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仍有55个。而据统计,一个按照提升型标准建设的现代农村社区,一年的基本支出在200万元以上。此外,2022年南片低收入农户有3904户,共5381人,占全区一半左右。

  “发现南片乡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如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准把脉,这对提案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连江说。为了写好这件提案,他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座谈、走村入户调研等形式,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经过归纳总结,他在提案中指出南片乡村产业场景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即整体规划缺乏、规模化程度低、品牌效应不强、融合发展不够、发展要素制约等问题。

  开出乡村产业振兴“良方”

  针对提案中列出的五大问题,许连江从党建统领规划引领、规模发展扎稳根基、品牌助力扩大影响、挖掘资源深度融合、要素支撑激活产业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乡村产业振兴开出“良方”。

  “譬如针对整体规划缺乏这一问题,在提案中建议出台南片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南片乡村的三大资源,即农业、生态、文化,布局大农业和大旅游业,在细分产业场景中找准定位。”许连江说,“南片乡村产业的总体目标可以是‘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大体可以分为两条融合带:一是沿时代大道的文旅融合带(义桥丝路文化、戴村体育文化、河上楼塔民俗文化);二是沿风情大道的农旅融合带(所前茶果、临浦浦阳粮仓、进化青梅飞鸡)。”在许连江看来,提案所提建议既要结合南片乡村发展实际,又要具备科学性及一定的可操作性。

  此外,他还在提案中特别强调通过要素支撑来激活产业发展。一是留住“人”,推动人才回乡村。二是用好“财”,推动资金扶乡村。三是盘整“地”,推动土地留乡村。“通过配套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持实施细则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补助的具体执行标准和范围,以此进一步提振农业发展信心,确保萧山农业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许连江说。

  倾力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

  区农业农村局作为提案主办单位第一时间落实责任领导和牵头科室,认真解读提案内容研究对策,确保真正把提案的办理变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

  我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为目标,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配套明确发展定位、组团运营开启合作共赢、农旅融合打造创新路径、项目支撑探索共富实践等方式,着力推进南片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业和农村共生共荣。

  区农业农村局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南片乡村产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调顺产业结构,突出“融”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优势主导产业分布,加快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做强种养业、做精加工业、做长农旅业,实现农业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二是调好经营模式,突出“新”字。充分利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萧山本味”的赋能力量,加大与南片特色农产品的结合度,嫁接电子商务、网红经济、新零售销售等平台,打造萧山特色“爆款”产品。三是调优要素配置,突出“破”字。把农业产业发展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放在突出位置,以人引产,以资促产,以地保产,以破促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苗族妈妈们带着“亚运礼物”来萧
区亚运保障协调组例会召开
城厢天逸社区举行消防大比武
美丽乡村 入画来
萧山开展特殊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评比
柳桥集团工会获评市示范职工之家
六旬大伯遭遇电信诈骗 90后00后反诈拦截齐上阵
聚焦乡村振兴 多管齐下构建幸福乡村生活